有一部周迅主演的电影叫作《我的早更女友》,让很多人对更年期有了概念,又同时对更年期综合征感到恐惧,很害怕自己比同龄人“早更”。那么,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真的存在“早更”吗?
概念和表现
更年期,在医学上称为围绝经期,是指女性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到绝经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卵巢功能下降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
关于围绝经期起点,国内以40岁女性(以前月经规律)出现两次月经周期长度改变达到或超过7天为标志。自然的绝经是指由于卵泡功能丧失,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即月经永久停止。如果无其他明显的病理性和生理性原因,则可认为末次月经是自然绝经。绝经的判断是回顾性的,停经后12个月方可判定为绝经。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消失,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大约1/3的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另外2/3的妇女则会出现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医学上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抑郁、阴道干燥、性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关节疼痛、乳房疼痛、偏头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40岁以上的女性,一旦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可以到妇科内分泌门诊,或者专门的更年期综合征门诊去检查一下。
当然,40岁之前,甚至20多岁的女性之中也会有少数人发生卵巢早衰,也就是所谓的“早更”。那就更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了。“早更”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的,包括染色体病或者基因突变,还有外界对卵巢的损伤,比如化疗、放疗、病毒感染,还有可能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正常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在51岁,95%的女性在45~55岁进入绝经期,因此女性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早于平均值还是晚于平均值。
诊断和治疗
45岁以上的女性诊断更年期综合征比较简单,只要依据月经间期改变并伴有绝经症状: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抑郁、阴道干燥或性功能障碍,就可以做出诊断。而对于40~45岁的女性要进行诊断,还需要排除引起月经周期紊乱的其他原因,比如催乳素、促甲状腺素(TSH)、血清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都必须是正常的,才可以诊断。
更年期综合征的这些症状会影响到女性的日常生活,别人都没有感觉到热的时候,有更年期综合征的人可能会坚持要开空调;夜间没有心事也失眠;有时候易怒,有时候又对周围的事物很失望;阴道干燥导致性生活障碍;浑身上下疼痛不适;骨质疏松导致一旦发生跌倒碰撞,非常容易骨折。还有数据表明更年期的低雌激素状态,容易发生阿尔兹海默病。
对此,医生会建议每个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目标就是要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其中最重要的是潮热出汗,还包括情绪不稳定、抑郁、阴道干燥、睡眠障碍、关节痛等。
目前认为补充雌激素是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用法包括:全身使用(口服)或仅阴道使用。全身用药方案包括:单雌激素治疗(适用于已行全子宫切除术或者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女性)、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适用于要求来月经的女性)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适用于对月经来潮无要求的女性)。
在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时,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千万不要漏服。如果漏服,一旦发现就要补服。如果连续三天漏服,可能会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激素治疗5年后或者患者超过60岁可以停药,逐渐减量要好过突然停药。如果医生认为患者延长服用时间益处更多时,可能会要求患者继续治疗。
误区和应对
更年期综合征有这么多难受的症状,是不是可以早些用药治疗呢?笔者认为,提前用药“预防”更年期综合征不妥,更不建议自行用药。因为激素类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复杂,以及药物需要与人体的内分泌状态相互配合使用,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反过来,有些人因为爱面子拒绝就医,或者因为对激素的恐惧,不肯服药,这也是不对的。
因此,如果你发现家人出现了上面说的一些症状,可以早些带她来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或者更年期综合征门诊就诊,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帮助家人平稳度过更年期,这也有利于家庭和谐,增加幸福感。
更年期综合征和妊娠剧烈呕吐有类似之处,都是体内激素大幅度的变化导致的不适症状。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更年期综合征是雌激素、孕激素的大幅度下降造成的,而妊娠剧烈呕吐是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大幅度上升造成的。妊娠剧烈呕吐的女性因为肚子里怀着宝宝,因此备受全家的关注。但发生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多数时候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甚至是单位的骨干,基本都是她们在照顾别人,很少会被别人照顾。因此,笔者在此呼吁家庭和社会给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更多关爱、照顾和宽容,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人生这一关。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编后
本期是“关注女性健康系列报道”的最后一期,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就无痛人流、卵巢癌、盆底疾病等女性常见的疾病进行了探讨。系列报道虽然结束了,但有关女性心理、生理、病理的健康话题,我们将在以后报道中继续与大家一起共同关注。
(责任编辑:郭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