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 vs 98.3% 中美甲状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差距大

作者:刘云涛2018-09-27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一个是84.3%,一个是98.3%,中美甲状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差距大,原因何在?由国内9家知名医院共同参与的“DTCC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超过80%,但是术前发现不到1/3。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刘云涛 报道  一个是84.3%,一个是98.3%,中美甲状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差距大,原因何在?由国内9家知名医院共同参与的“DTCC(中国甲状腺癌领域首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超过80%,但是术前发现不到1/3。同时,甲状腺癌的术后随访管理工作欠缺、治疗达标率不理想等都是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9月21日,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在北京举行DTCC研究结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些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DTCC研究牵头人黄韬教授表示,积累中国甲状腺癌数据,完善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或许是中国深入展开临床研究,赶超欧美的必由之路。


图为DTCC研究牵头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主任黄韬教授


  近10年来,甲状腺肿瘤国内发病率增长最快


  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与国外一样迅猛攀升,但是我国甲状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与美国相比有巨大差距,中国为84.3%(根据2003-2013年全国17个肿瘤登记处提供的678842例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信息,依照性别、年龄、地理区域,分析不同时间段内26种肿瘤5年相对生存率的变化),美国为98.3%(2018年美国SEER数据库发布8.3.5版统计数据,汇总了1975-2015这40年间甲状腺癌相对生存率数据)。


  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甲状腺癌诊疗状况到底如何?为探索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检验判断目前甲状腺癌治疗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可参考的临床依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协和医院牵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9家医院共同参与,由默克公司支持的DTCC研究于2014年启动。


  黄韬教授表示,目前第一阶段的研究已经结束,超过2013例病人进入到有效分析里,完成全部研究的例数是1869例,通过收集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诊疗信息,对患者特征、术前检查、术中记录、术后病理等方面进行统计研究。研究发现,在甲状腺癌治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差距。积累中国甲状腺癌数据,完善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或许是中国深入展开临床研究,赶超欧美的必由之路。


  选择甲状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有三个主要原因。黄韬表示:第一,近10年来,甲状腺肿瘤是国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第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人们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效果争论最多;第三,对癌症的诊疗已经进入循证医学阶段,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支撑,而我国恰恰缺乏此类数据信息。


  研究结果发现: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超过80%


  黄韬教授在会上说,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面,中国目前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不到70%,对于淋巴结的评估准确率更低,有80%的人有淋巴结转移,但是术前发现不到1/3,所以超声诊断符合率不高。就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而言,通过超声+穿刺,手术前的诊断率会大幅度提高。


  “中高危的甲状腺癌病人的转移率相当高,中国甲状腺癌病人有82%以上的病人有淋巴结转移。术前能够确认的病人的比例只有1/3,也就是说更多的病人在手术前是没有发现淋巴结有转移的,手术前确认率不高。国内专家主张对中高危的甲状腺癌病人做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黄韬说。


  他认为,我国中高危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医患两方都比较重视淋巴结转移,双方都更倾向于采用预防性淋巴结清扫的办法,所以淋巴结清扫率很高,导致发现更多的病人有淋巴结转移。第二,欧美国家甲状腺癌的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是不做至少是不常规做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这样是没有办法确诊的。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在手术中不仅把甲状腺的结节拿来做冰冻切片的检查,甚至连淋巴结拿去做冰冻切片的检查,这样术中又会确认一部分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这样清扫的比例会比美国医生更高。第三,疾病本身的原因。我国没有对甲状腺癌进行筛查,只是近几年在体检项目里包含了甲状腺检查,因此大多数人是意外发现的。这些意外发现的人和定期检查、定期筛查甲状腺癌的病人相比,他们发现的更晚,这样癌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会导致淋巴结转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李兴睿表示,将来用临床数据、基因监测、影像学等找出高危病人,让这些病人接受必要的治疗,让低危的病人减去不必要的治疗,这是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对于甲状腺转移,任何一个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都是民众所关心的,也是医生治疗中的难点。


  现实问题:术后随访管理工作欠缺  治疗达标率不理想


  黄韬教授表示,除了大城市的病人以外,绝大部分病人在初始治疗结束以后,有些病人甚至很长时间才回到医院复查,基层医院也缺乏甲状腺专科医生,这些导致我国对病人长期随访和管理做的不够好。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科室副主任谢磊认为,开展长期研究随访工作对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医生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随访工作涉及到患者的适应性和配合性,需要专门团队进行随访管理。


  黄韬教授认为,中国甲状腺癌术后治疗达标率不理想的原因包括,医患双方对术后治疗的宣教和重视不够,城乡差别和交通情况导致的复诊随访困难,大多医院和地方没有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无法保证病获得良好康复指导。


  专家提醒:微小癌不代表低危  甲状腺癌应早诊早治


  与其他肿瘤相比,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生存时间较长,容易使人忽略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朱精强教授表示,乳头状癌的争议本质是微小癌,即小于10 mm的肿瘤。“体积再小,它的本质依然是癌,微小癌具有所有大于10 mm肿瘤的特征,例如淋巴结转移、大脑转移、肺部浸润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认为微小癌代表低危,对人体没有伤害,这是错误的。”


图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朱精强教授


  对于业内产生争论的原因,朱精强表示,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预测微小癌的发展方向,医生主要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由于不同医生诊治过不同的患者,患者的微小癌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医生之间的经验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分析微小癌是否具有高危因素。在2016年,专家达成了对微小癌的共识,若直径小于5mm,且没有高危因素,就可以对其保持观察。”朱精强说道。


  朱精强表示,甲状腺癌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实际上是经典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在手术中,可能涉及到胸外科、耳鼻喉等等;在随访和治疗的时候,也要和多学科合作,所以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管理都是多学科的管理。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