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农业大省的县级食品产业园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明显的食品产业集聚现象。这些食品产业园区在解决富余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本地食品产业升级、拉动GDP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同时,这些食品产业园区也面临竞争同质化、传统模式被科技颠覆、产业关联度不高等挑战。业内专家认为,食品产业园区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发展必须加入新的竞争要素,要在突出特色、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挖掘更大的成长空间。
图为入驻厦门轻工(食品)工业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及食品企业。汪族谱 摄
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地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的厦门轻工(食品)工业区已吸引娃哈哈集团、古龙食品、银祥集团、中盛粮油、日清食品等128家食品生产企业先后入驻。
坐标在京津雄创新三角区的河北省霸州市已成为食品企业集聚的目标。去年,霸州食品制造业纳税达2.5亿元,同比增长42.88%。
位于中原交通干线的河南省汤阴县,将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强化聚集效应,形成食品产业集群,目前已有食品企业171家,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打造占领中原市场、华北市场食品企业加工基地为发展目标。
“落户”北京房山琉璃河的中粮健康科技园今年正式开园,充分显示出中粮发展的脚步已由健康食品、健康生活等领域迈向大健康产业。中粮集团致力于探索全民健康发展的解决之道,汇聚行业资源相互赋能,共建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这4个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食品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模式基本代表了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冀地区、传统农业地区以及食品央企的食品产业园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最近几年来,我国县级城市涌现出众多的食品产业园区,在拉动当地GDP、解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食品产业园区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发展更需要新竞争要素的加入。
今年,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生产基地的跨省“迁徙”, 在霸州总投资15亿元建设近30万平方米的厂房,是该公司在京外建立的第一个生产基地。霸州地处京津雄三角区腹地。未来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将使霸州与北京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半小时经济圈”这一区位优势令霸州拥有了食品企业最为看中的“地利”。除了北京稻香村,拥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等品牌的达利集团、 加州原野总部干果生产加工、颐海食品等都将目光锁定霸州。
张永建表示,区位优势一直是食品产业园最根本的竞争要素,占有“地利”确实可以吸引食品企业踊跃入驻,但是随着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地利”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未来食品产业园区的竞争将集中在产业特色、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
在中粮健康科技园区,记者参观了园区生活的刚需配套——中粮健康科技园人才公寓。人才公寓首层提供了瑞幸咖啡、罗森便利店、健身房、共享办公空间等配套设施;人才公寓内设置了Loft和Standard两种户型,室内以白色为基调,增加了挑高设计,并配备了超大衣柜,满足个性化居住和收纳需求。
张永建强调,食品产业园区不仅要重视生产配套,还要重视生活配套,以及资源和劳动力的配套。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同,对于食品产业来说,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劳动者和管理者要有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素养。食品产业园区发展必须考虑到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相关要素。
一些地方在食品产业园区建立便利化服务机制。“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事情都交由政府专人来代替企业‘跑腿’,这样企业就非常省心,可以专心于生产经营,这种做法也值得借鉴。”张永建说。
健康元素融入其中
目前食品行业出现一种新趋势,即许多食品企业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探索,食品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凸显了这种趋势。
专注于食品供应链70年的央企——中粮集团就将建设健康科技园作为布局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据中粮健康科技园总经理曹洋介绍,中粮健康科技园从科技、“双创”、产能、资本、政策五方面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在科技赋能方面,中粮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北京农科院、IBM等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实验室等支持;在“双创”赋能方面,中粮健康科技园引入共享办公理念,与纳什空间联手打造国内首个大健康垂直型共享办公空间,围绕“聚焦健康、B2C2B、前店后厂、重度运营、平台价值”五大核心理念,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在产能赋能方面,中粮健康科技园将与中粮粮谷成都产业园、农大涿州科技园达成合作,形成姐妹产业园产业联动,实现1+1>2的效果;在资本赋能方面,中粮将与中粮农业产业基金合作,聚集行业力量,发掘产业价值增长点;在政策赋能方面,中粮集团将重点围绕科研、优秀人才、“双创”平台、优质企业等方面,赋能大健康产业。
记者了解到,中粮还将与华大基因、清华数据、药明康德、华为HiLink等大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成立大健康战略联盟,发挥联盟的聚集效应,吸引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资源,构建多元驱动、多层级的健康产业。
广东食品制造业重镇江门市,把大健康产业列为该市“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提出争取将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千亿产值规模集群的发展目标。当地的江沙食品产业园已成功引进多个健康食品及配套产业项目,包括康师傅顶益方便面、天地壹号饮料、澳门东望洋食品、美年大健康项目、高新达安孵化器以及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等。
创新服务促进发展
张永建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产业园区的综合配套和资源综合利用还不尽如人意。园区发展方式过于粗放,没有真正实现节约、循环、紧凑的要求。比如,按照相关规定,产业园区并不具备出具食品检测报告的资质,众多食品企业无法实现集中进行食品检测。
据记者了解,这个问题已被多个园区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性解决。近年来,厦门轻工(食品)工业区引入了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进行专业的技术性检测,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位于该园区的中集信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对食品检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前是我们去企业检测,现在是企业主动上门做检测。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我们也加大投入,购进先进设备。”据悉,目前该公司已获得198类产品的检测资质,可检测参数达1568项。今年,该公司还将承担1714批次厦门市食品抽检监测任务。另一家位于该工业区的检测机构——厦门泓益检测有限公司,今年将承担1670批次厦门市食品抽检监测任务。与厦门轻工(食品)工业区的思路不谋而合,霸州都市食品产业园区也在筹划建立第三方检验实验室,以实现园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除了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外,霸州都市食品产业园区的入驻企业都是与食品相关的企业,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产业协同关系,这种资源整合可以让上下游产业产生纵向衔接、横向配合,也能在加工环节上形成互补。例如,从事中餐复合调味料生产的企业六味仙食品科技霸州有限公司即是北京稻香村的馅料供应商,两家企业在园区内就实现了产业协作。
但是,像霸州都市食品产业园区这样已经形成产业链条体系的产业园区在全国仍是少数。张永建指出,目前,大多数食品产业园区由于前期招商引资工作指标化,对产业体系考虑不足,导致后期园区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无法形成体系。这种状态对食品产业链的延伸管理,以及进一步的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园区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目前,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极为迅速,一些传统的竞争要素正在失去,而一些新的竞争要素已露出苗头,园区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应注意挖掘新的竞争力。”张永建说。(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