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17种抗癌药入医保报销目录!三位大姐有泪也不弹

作者:窦洁 涂桂林2018-11-12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8年10月10日,17种抗癌药被国家医疗保障局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其中10种为2017年后上市的新药。与平均零售价相比,17种抗癌药支付标准平均降幅达56.7%。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癌症患者的生存状况,总能叩动人们那根最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他们不放弃生活,无论承受多少痛苦都会坚强地支撑着!携手抗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选择和使命。


2018年10月10日,17种抗癌药被国家医疗保障局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其中10种为2017年后上市的新药。与平均零售价相比,17种抗癌药支付标准平均降幅达56.7%。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癌症患者的生存状况,总能叩动人们那根最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他们不放弃生活,无论承受多少痛苦都会坚强地支撑着!携手抗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选择和使命。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窦洁 涂桂林 报道  太阳渐渐升起来,人流进进出出陆续穿过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大门。


  这天是2018年10月16日,秋高气爽,记者走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已经是上午9时许。


  "癌症患者如何看待抗癌药进医保?"记者在病房中倾听了三位大姐的诉说,感知到她们的煎熬和期待。


  "希望更多的人用得上"


  病房里,55岁的张大姐(化名)从病床上慢慢地爬起来,她与记者对面而坐,语调不高,一脸安然地讲述自己的患病经历。


  两年前的一天,张大姐拖着虚弱的身体走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经诊断她患上了卵巢肿瘤。一时间,张大姐心情很沉重,她被医生推进了特护病房。


  罹患癌症是人生的不幸。一个星期后,医生为张大姐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已经患上了腹水的张大姐,连续半个月高烧不止。医生每天从她的肚子里抽出的腹水,多的时候达2000毫升。


  张大姐一直同病魔抗争,她用一条粉红色的丝巾裹住由于化疗而日渐稀少的头发。她在坚持注射紫杉醇的同时,坚持定期检查、化疗,病情得到了遏制,并通过调养,目前病情一天一天明显好转。


  说到这些,张大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张大姐每月拿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有1000多元用于治病,她感到经济负担很重。


  抗癌药降价了,17种进了医保!


  这一消息,令张大姐满心欢喜,她对记者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以前的癌症治疗,通常采用放疗与化疗的手段,副作用很大,一边杀死了癌细胞,一边也伤害到大量的正常细胞。


  这些新的靶向药进了医保,就可以像国际上那样,采用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既对癌细胞进行控制,又避免伤害到正常细胞。


  "癌症治疗,本身就挺漫长。每次的化疗过程都十分痛苦。有了这些靶向药进了医保,不仅给癌症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用得上。"说到这儿,张大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每天的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找他就诊的患者非常多。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的癌症患者,都"带瘤生存"多年,急需新的抗癌药治疗。但在使用抗癌药时,必须符合其适应证。


  "新的抗癌药进了医保,价格大幅度降低了,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适用,都能药到病除。我们希望患者在选用时要理性,医生也要准确认识药效。是药三分毒,如果不符合其适应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顾晋反复强调。


  "能有新药治疗我的病,也是一种安慰"


  比张大姐大几岁的李大姐(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她向记者轻轻地讲述自己那些痛断肝肠的经历--


  2007年12月份,李大姐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被诊断出罹患乳腺癌。这晴天霹雳的噩耗,令正处于人生美好年华的李大姐,突然间显得凄凉和憔悴。


  不久,李大姐也做了切除手术,先期进行化疗,后来改为放疗。


  李大姐真是命途多舛。2016年1月,她的身体又发生病变,患上子宫内膜癌,医生认为这是长期放疗引起的。不曾想,在做完切除手术后,李大姐又于2017年患上膀胱癌。


  医生都觉得李大姐的身体吃不消了,但她很乐观,并于2018年3月再次做了切除手术,目前治疗效果很好。


  这11年来,癌症给李大姐带来了太多的痛。


  这11年来,李大姐自己掏出的医药费达50多万元。


  这11年来,几乎磨尽了李大姐对人生的盼头。她不知道,这一段冰冷黑暗的长路,自己何时能安然走过。


  抗癌药降价了,17种进了医保!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大姐在病床上反复查看这些药名,发现就是没有治疗她病情的药。


  "自从患上这些病,我遭受的苦难太多,虽说早已做好活一天是一天,活到哪算哪的心理准备,但国家如果能提供更多的新药进医保,能有新药治疗我的病,也是一种安慰。"李大姐的言语中表露出一丝无奈和失望。


  目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内科共有44张床位,接受治疗的多为中晚期肿瘤病人。肿瘤内科主任王德林告诉记者,平时,病友们喜欢相互倾诉病情,探讨治疗方法。大家对17种抗癌药列入医保表现得十分关心。


  "我们肿瘤内科的用药,主要分化疗药和靶向药两大类型。近年来,抗癌药价格总在下降,列入医保的抗癌药价格降幅就更大了。患者的临床使用率越高,效果越好,享受到国家带来的实惠也越明显。"王德林说。


  "能尽快用上,那就好啦!"


  67岁的王大姐(化名)静静地坐在病床上,吊瓶中的药水一滴一滴顺着输液管,从她的手臂处慢慢流进静脉。


  2017年2月份,王大姐因患直肠癌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做切除手术,后来又转移成了肺癌。


  "这次化疗完啦!输完液一会儿我就出院。"王大姐告诉记者,她的病情现在比较稳定,只需要回家调养,定期检测、坚持吃卡培他滨进行药物治疗就可以了。


  为了治好病,王大姐记不清自己已经花了多少钱,只知道每月三四千元的退休金,全花在这方面了。


  面对癌症,绝大多数人会产生恐惧和绝望,而治疗癌症所需的巨额医药费用,往往也会瞬间压垮一些原本就不殷实的家庭。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从前,很多病人因为缺钱,用不起昂贵的抗癌药,只好回家采取止痛等方式调理身体。


  抗癌药降价了,17种进了医保!


  深受癌魔肆虐的患者,渴望着能尽快用上这些好药,尽快走出生命的绝望和悲凉。


  病房中,沉默寡语的病人,眼睛里透露着彷徨和无助。王大姐喃喃地对记者说:"时间不等命,新药列入了医保,能尽快用上,那就好啦!"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00万人。在这其中,很多患者面临吃不起药的困境。2018年,为了进一步降低抗癌药价格,我国对进口的抗癌药实现零关税,各地也出台很多政策抓好抗癌药品降价的落实。


  "政策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步骤和时间。"王大姐心里明白。中午时分,王大姐独自一人离开了医院,阳光下,她乘上一辆公交车,消失在记者的视野里。


  三位大姐的倾诉没有眼泪,她们将微笑挂在脸上,而将痛苦和无奈藏在心里……


  "让抗癌药赶上救命步伐,这不仅是我们全民的共同夙愿,也是我们民族的集体希冀。"王德林相信,总有一天,人类在癌症面前,不再等待,不再束手无策。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