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中药,你到底吃对了吗?

作者:梅旭辉2018-11-28来源:药品安全知识读本
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中药的煎煮和服用都是一门学问,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服用中药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中药的煎煮和服用都是一门学问,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服用中药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中药一定要“炮制”吗?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古称“炮炙”。炮制的作用如下。


  (1)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如乌头经水漂制及蒸或煮的加热处理,毒性大为降低。


  (2)改变药物的性能 如何首乌生用润肠、截疟,制熟则补肝肾、益精血。


  (3)便于制剂的贮藏 如有些药物贮藏前要进行干燥处理,防止虫蛀、霉烂变质。


  (4)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 如某些植物药去皮、心、核,矿物药去泥沙,动物药去头、足、翅等。


  (5)矫味、除臭 如地龙、鳖甲等醋制除去腥臭味。


  (6)引药入经 如柴胡醋制以引药入肝。


  炮制方法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


  煎煳了的中药仍能照样服用吗?


  煎煮中药,有时往往因为加水过少、火力过猛或忘记了煎煮时间,使药汁煎干,甚至煎煳。于是有人在二煎时多加些水,以为可以把头煎的药量熬出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


  对于煎干尚未煎煳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煳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药物煎煳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煳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煳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因此,煎煮中药时应当注意水量、火候、时间,以免煎干甚至煎煳。中药一旦煎煳,千万不要服用,干脆倒掉重新买一服。如继续服用失去药效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病,且还会耽误病情,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药不对症,则会加重病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服用中药时需要忌口吗?


  服中药时的饮食禁忌包括病症食忌和服药食忌。病症食忌是根据疾病性质讲究“忌口”,像湿热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品,而寒凉症就应忌食生冷、寒凉的东西。结肠炎属湿热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狗肉性燥,不适合此时补养。


  服药时的食忌讲究更多,如服人参、黄芪时忌食萝卜,服鳖甲忌食苋菜等。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浓茶里含鞣酸很多,与中药的铁剂、阿胶、银耳同服会降低疗效,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否则会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服用清热解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时,应该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葱蒜、辣椒、胡椒、咖喱等。


  部分中药有芳香气味,尤其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类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这类芳香物质与鱼虾海鲜的腥气、牛羊肉的腥膻气味最不相容,一定要注意忌口。


  服中药汤剂及丸剂时,禁忌生、冷、油腻的食物。


  空腹饮用中药汤剂好吗?


  有些患者空腹服用中药汤剂之后会出现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反应,建议改为餐后服用,以利于保护身体健康。但有的汤剂可以放在餐前30分钟服用,比如治疗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的汤剂,一般都含有白芨、海螵蛸等中药,这些药会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且在肠胃的内壁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所以说,这类中药最好在餐前空腹服用。一些泻下药、开胃药也不能在餐后服用,因为这类中药主要治疗便秘等症状,含有大黄等中药,所以应在餐前服用。另外,滋补类中药也最好在空腹时服用,这样效果更好。但汤剂的温度宜适中,不宜过凉。


  喝中药汤剂时可以加糖吗?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大部分孩子无法接受中药汤剂苦涩的味道,家长往往会在药汤里加入一些蜂蜜,让中药的味道能够顺口些,其实是不错的选择。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易被孩子的肠胃吸收,且营养丰富,具有润肺、润肠等药用价值。但也需注意,蜂蜜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可能改变药效。


  但往中药汤剂里添加白糖,那就另当别论了。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白糖性偏热,因此有些汤剂加入白糖,会改变药性而影响疗效。即使往中药里加糖类调味,也要注意用量,把一碗中药弄得太甜,实在是没有必要。孩子或老年人在饮服汤剂后,可以含一块水果糖以减少药的苦味。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