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成药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中,哪些方面值得企业关注?近日,在天津举行的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研修项目——“中成药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第六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该研修班由人社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天津市现代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全国50多家现代中药企业的百余名制药工程师和科技主管人员参加。
本期研修班主题为“中药标准化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利平看来,这切中了当下中药产业发展的痛点。据郭利平介绍,中医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制造工业产值已近万亿元,但如何提高中药质量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关系到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
“药品质量是生产制造出来的,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中药智能制造水平,是实现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郭利平认为,吸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中药产品的制造水平,在行业内全面推荐标准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有利于中药制药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草基因组学发展与应用,有助于解决中药材品种误用等问题,有利于提升中药产品质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陈士林介绍说,中药材品种繁杂,本草基因组学有助于从基因层面解决传统中药材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而将相关技术应用于育种和栽培中,可以提高中药材品质。例如,通过基因组学建立的抗逆新品种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三七新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2%。
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众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呼唤制药技术升级。浙江大学药学院王毅教授认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有助于解决相关问题,为中药生产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提供方向。他介绍了众多中药药效物质的筛选策略以及相关的筛选技术,并以生脉散和丹红注射液为例,讲解了相关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过程。
“中医药行业越是发展,高质量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证据就越是重要。”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张俊华建议企业加强与医院、研究机构的联系,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收集与反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寻中成药发展方向。(记者 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