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疗迫在眉睫

作者:刘云涛2018-12-18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提高诊断水平,建立有效通畅的转诊渠道。

 

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启动会现场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依次是:冯瑞娥、陈起航、蔡后荣、李惠萍、代华平、李明霞、祝刚、李振华、罗群、赵亚滨、金洪)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刘云涛 报道 12月15日,中国“间质性肺疾病(ILD)规范化诊疗项目”在京启动。在启动会上,多位医学专家强调,我国间质性肺疾病(ILD)不再是临床少见病,现状是误诊率高、诊疗水平参差不齐,规范诊疗迫在眉睫。


认知度低 误诊率高 漏诊严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包含200多种不同程度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的肺部疾病总称。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李惠萍教授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例介绍说:“近一半的IPF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近年来,IPF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医生和公众对IPF的总体认知率低,患者就医晚,漏诊和误诊率高。超过50%的IPF患者往往看过3个医生才被明确诊断。”


  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均衡,IPF的漏诊、误诊严重。如何增加疾病认知,提高IPF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建立有效通畅的转诊渠道是当前IPF乃至整个间质性肺疾病诊疗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王辰院士表示:“临床表现各异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疑难病症的重要范畴。间质性肺疾病已经不再是临床少见病,改善我国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疗及疾病全程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呼吸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和促进呼吸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家医院树立规范化诊疗标杆


  “间质性肺疾病(ILD)规范化诊疗项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7家医院成立了首批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认定的间质性肺疾病(ILD)诊疗中心。


  7家间质性肺疾病诊疗中心构建出间质性肺疾病诊疗地图1.0版。该地图的出炉,将为邻近各地的基层医院树立起规范化诊疗的标杆,建立起明确的转诊渠道,帮助患者尽快到诊疗体系更为完善、规范的中心就诊。疑似患者到上述中心就诊,将极大地缩短确诊时间,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华平教授介绍道,“首批ILD诊疗中心,与呼吸专科医联体间质性肺疾病协作组,共同建立起间质性肺疾病协作网络,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提供ILD患者的诊治指导与医疗照护。此外,也是ILD诊治平台规范建设的示范,ILD专业队伍培养的基地,中心将通过培训、参访、点对点多学科讨论的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普及推广ILD知识与诊疗技术,培养和发展更多的间质性肺疾病诊疗中心,带动周边省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疗和全程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把规范化诊疗逐步地、多层次地渗透到全国各级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部主任李明霞表示:“7家诊疗中心只是诊疗规范化的一个起点,通过加强培训,能有更多的规范化诊疗中心为病人提供服务,提高我国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水平。”


提高药物可及性


  延缓IPF患者的疾病进展除了尽早确诊外,也离不开抗纤维化药物使用,药物可及性仍然需要解决。在项目启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尽快将疗效明确的靶向治疗创新药纳入医保,使更多患者有药可医,同时也为医生遵循指南开展治疗创造机会。


  “指南推荐的靶向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可延缓肺功能下降率,减少疾病进展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我国确诊的IPF患者使用抗肺纤维化治疗药物的比例非常低,发生急性加重风险高。”李惠萍说。


  勃林格殷格翰专科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祝刚介绍,尼达尼布今年年初上市,目前已经纳入浙江省医保目录。在卫健委发布的罕见病名录中,IPF名列其中,对于罕见病治疗药,企业将积极参与医保谈判,争取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