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常用,但牙膏监管“不常见”,公众对牙膏属于化妆品的监管范畴还很陌生。同样陌生的还有处方药成分的氨甲环酸。功效牙膏的成分、宣传等问题还需引起重视。
热议程度:★★★☆☆
▍事件概述
2018年10月21日,@科普医生博雅(认证为三甲医院血液科执业医师)在微博平台发表了帖子《三甲医院医生愤怒发言:这种牙膏年销量30亿,却把老百姓坑惨了》(该文已删除),称博主在云南白药、云南三七等品牌牙膏的成分表里发现了氨甲环酸,将云南白药推到风口浪尖。
当晚,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此事件回应称,许可证是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发给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只要该添加药品不在《牙膏用原料规范》的禁用组分里,都可以使用,前提是用在人体里是安全的。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云南白药官方发布《关于云南白药牙膏相关情况的说明》,强调其产品的合法合规、安全有效。当晚,云南白药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媒体就云南白药牙膏含有氨甲环酸成分报道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再次对云南白药牙膏含“处方药”事件作出回应,希望相关信息制造源合法客观地进行评价报道。
图1 “云南白药牙膏陷‘处方药’风波”舆情走势图
▍舆情走势及节点
整体来看,关于云南白药含氨甲环酸的讨论主要集中于2018年10月和11月。如图1所示,舆情总体呈现“山峰式”发展特征。网民关注度远高于媒体关注度。
分析发现,舆情走势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媒体平台曝“云南白药牙膏含西药成分”,舆情发酵
2018年10月21日,微博账号@科普医生博雅发表文章称:云南白药牙膏中含有止血功效的西药成分氨甲环酸,这些所谓防止牙龈出血、止血的“中药牙膏”,其实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起到真正作用的,是西药氨甲环酸。@科普医生博雅还质疑,氨甲环酸是处方药,添加到日用品中可能涉嫌违法添加。
当日,微博平台上,@曾鹏宇(认证为微博签约自媒体、作家,粉丝数113.1万余人)发布相关文章【知名中草药牙膏的止血功能是因为加入了西药成分?】,在当日引发一定关注,舆情发酵。
第二阶段:云南省局回应,涉事企业连发通告,微博平台掀起热议,升至监测期峰值
2018年10月22日,地方监管部门通过媒体表示,许可证是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发给云南白药的。深圳新闻网、解放网等媒体报道。
22日晚间,@杜轩建(自称为@科普医生博雅的亲友)发布微博称,发文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老百姓和消费者,有一些中草药牙膏确实有添加西药成分氨甲环酸,希望有知情权。该博文转评量达4.6万余人次。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云南白药官网发布《关于云南白药牙膏相关情况的说明》,从4方面对事件作出了回应:一是云南白药牙膏未使用禁用成分;二是目前国内外多种功效牙膏均有使用氨甲环酸;三是云南白药牙膏具有安全性和良好的效果;四是产品面世以来得到了用户的积极认可。同日,云南白药再次对事件作出回应,重述了此前《情况说明》中的四项解释并表示,云南白药希望相关信息制造源,合法客观地进行评价报道。
每经网、第一财经网等媒体,对企业的回应进行跟进转载。此外,媒体报道方向还包括追问牙膏中添加氨甲环酸是否合法、对氨甲环酸进行科普、质疑云南白药牙膏宣传的止血功效来自化药还是中药等方面。
随着各方报道的不断深入,相关话题引发网民持续热议。在微博平台的带动下,整体舆情于23日升至监测期峰值。
第三阶段:云南白药被消费者告上法庭,舆情热度逐渐降低
24日起,舆情显著回落。2018年10月25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一消费者将云南白药告上了法院。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该起诉。云南白药被告上法庭的消息引发舆论一定关注。另外,有媒体报道市面在售的多款牙膏中均添加了氨甲环酸。也有媒体开始反思牙膏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相关监管问题,舆情总体热度逐渐降低。
▍舆情点评
一则来自行业自媒体对“云南白药牙膏中含西药成分氨甲环酸”的爆料,将云南白药牙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相关话题与人们日常生活贴近性较强,事件一经曝出,便迅速引爆了舆论场。
从事件发展来看,本次舆情热度消减较快,其中,企业的两次快速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关切,给舆论的及时退热带来了正面推动作用。从氨甲环酸本身而言,其并不在国家标准《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所列的牙膏原料禁限用物质中,目前国内外市售的多种功效牙膏中也都使用了此成分。可见,这一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但此前较少人关注这一点。当有专业人士讨论该话题时,便瞬间点燃了公众的兴致,进而引发质疑情绪。此后,“丁香医生”“烧伤超人阿宝”“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行业自媒体从“氨甲环酸”的定义、使用剂量及安全性等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对公众较为陌生的“氨甲环酸”进行了专业性科普,重点强调了该成分的安全性,也使得公众情绪得以平复。
因为氨甲环酸过于专业的医学属性,公众对其存在认知盲点,加之企业以配方保密为由,更多细节并未向公众透露。所以本次事件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仍悬而未决,如氨甲环酸添加到牙膏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止血功效到底是谁在起作用等。特别是有报道指出,涉事企业的产品配方多年前在国外已经公布,如此“双标”难免让国内消费者有被欺骗的感觉。若要彻底消解公众的疑虑,企业还需作出进一步解释。
此外,对于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宣称具有特定功效的牙膏行业标准、添加成分等方面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监管难题,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监管,以消除消费者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