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乘车旅行的人比较多,何况这两天很多回家过年的人也要返程了。春运期间,虽说是“一票难求”,可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就算抢到了票,也不太能高兴得起来,因为更折磨人的体验——晕车就要来了。晕车虽不是病,但晕起来真要命!不论是自己晕车,还是亲人晕车,在旅途中都是相当煎熬的。所以,了解一些应对晕车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缓解晕车?
闻新鲜橘皮:将新鲜橘皮(柚子皮、橙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用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乘车途中可照此法随时吸闻。
远眺(方向为正前方或左、右前方):为啥不能看向左右两边?因为我们的车子是往前移动的,而如果我们看向两边,那么我们的耳朵、大脑正好就和前进的方向形成了一个错角,长期保持这个姿势,就会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往前看就可以矫正视觉系统,从而减缓不适。
转移注意力:可以听歌、听故事,不要看书、手机、ipad等。如果是儿童晕车,可以给他讲故事。
睡觉:能缓解视觉和位置两套系统之间的冲突。
如何预防晕车?
★ 坐车时不吃东西
坐车前尽量不要空腹或吃太饱;不能吃过于油腻的东西、行车途中尽量不要吃零食。
★ 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若乘坐小轿车,车内尽量不要抽烟和放香水,保证周围的空气流通。若乘坐大巴车,晕车的人尽量坐前排。
★ 药物预防和治疗
出发前吃晕车药、贴晕车贴或者止吐药(上车前30分钟-1小时内服用),常见药物包括茶苯海明、异丙嗪、东莨菪碱等。
抗晕药物详解
1、茶苯海明
系苯海拉明与氨茶碱的复合物,兼具抗组胺及镇静作用。茶苯海明片为非处方药,用药时须按剂量服用,孕妇、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茶苯海明片可与食物、果汁或牛奶同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迟钝、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应避免驾驶机、车、船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
预防用药方法:茶苯海明片应在出发前30min服药,成人用量50mg,7~12岁儿童用量25~50mg,1~6岁儿童用量12.5~25mg。
治疗用药方法:茶苯海明片每4h服药1次,一日用量不得超过300mg,7~12岁儿童一日不得超过200mg,1~6岁儿童一日不得超过150mg。
2、异丙嗪
吩噻嗪类衍生物,具有抗组胺、止吐、抗晕动及镇静催眠作用。异丙嗪片为处方药,因药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较多,应遵医嘱服药,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成人常用量:一次25mg,必要时每日2次;小儿常用量:每次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隔12h一次,或12.5~25mg,每日2次。
异丙嗪片用于防止晕动症时要及早服药,可与食物或牛奶同时服,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慎用异丙嗪的人群:急性哮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癫痫患者,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衰竭,Reye综合征。
3、东莨菪碱
颠茄类生物碱,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东莨菪碱贴剂为非处方药。
东莨菪碱贴片应在出发前5~6h贴于耳后无发皮肤上,成人一次1贴,儿童10岁以上一次3/4贴,10岁以下一次1/2贴。东莨菪碱贴用药后,可能出现口渴、视力模糊、嗜睡、心悸、面部潮红、头痛等不适反应,特别是老年人。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脏病,器质性幽门狭窄或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
小孩不能吃晕车药,因为常用的晕车药是一种抗组胺药(镇静作用),服药后会进入睡眠状态,对幼儿神经系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容易吐的人,出发前可以吃一点止吐药。这个药小孩也可以吃,不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