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体检报告怎么看】血糖检测

作者:2019-05-09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健康体检者、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做空腹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健康体检者、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做空腹血糖测定。


  影响血糖的因素


  很多因素可引起血糖的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他药物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处于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状态时)都会造成血糖处于波动状态。通过检测血糖,可以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还可以掌握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药物。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指标分析


  正常空腹全血血糖值为3.9~6.1mmol/L(70~110mg/dl),血浆血糖为3.9~6.9mmol/L(70~125mg/dl)。如果血糖值>6.1mmol/L而<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考虑糖尿病风险,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或胰岛素释放试验;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餐后


  ◇餐后1小时血糖 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7.8mmol/L又<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餐后2小时血糖 应≤7.8mmol/L。≥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


  ◇餐后3小时血糖 第3小时后恢复正常。


  孕妇


  ◇孕妇空腹血糖 不超过5.1mmol/L。


  ◇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 不超过10.0mmol/L才是正常水平。


  ◇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 不得超过8.5mmol/L。


  临床意义


  ◇一般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使用降糖药会出现生理性暂时性血糖变化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颅内压增高、严重脱水、胰岛B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他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


  ◇对血管的危害 眼部毛细血管堵塞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眼底病变,手脚上的微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四肢冰冷、麻木;心脏周围的大中动脉血流不畅就会出现冠心病,脑部血流不畅则易出现脑梗死、脑卒中等。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引发末梢神经炎、自主神经紊乱等。


  ◇对代谢系统的危害 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造成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


  ◇生理性或暂时性低血糖多见于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期间使用降糖药等。


  ◇病理性低血糖多见于胰岛B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


  ◇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低血糖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变异,最终可能导致精神失常、痴呆等。


  ◇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者可造成死亡。


  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血糖


  ◇超重肥胖人群。


  ◇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这类人群糖代谢异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有家族性糖尿病史者。


  ◇超过30岁的妊娠期女性;怀孕期间患糖尿病或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者。


  ◇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压力大的人群。


  ◇糖皮质激素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精神病史、服用抗抑郁药物者等。


  ◇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


  注意事项


  ◇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8∶00~10∶00 取血。


  ◇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报告解读


  空腹血糖正常值应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不是疾病诊断,只是对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血糖监测是一时性的结果,诊断糖尿病还需要进一步做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


  对于高血糖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自测血糖,掌握正常值范围,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


  ◇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熬夜。


  ◇了解并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


  ◇维持合理的体重,适当运动。


  ●高血糖或者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者,适宜采取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


  ●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有无受伤、破皮或起水疱。


  ●在运动前,必须要做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适量补充糖分或食物。


  ◇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坚持服药;需要注射胰岛素者,应学会注射方法,掌握注意事项。


  重大阳性指标管理


  ◇血糖>15mmol/L或<4mmol/L,在24~48小时内做进一步检查。


  ◇血糖>24.8mmol/L(糖尿病33.3mmol/L)或<2.8mmol/L,马上住院给予相应治疗,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摘自《体检报告解读与健康指导》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李惠梅  常峪文  主编)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