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是中国15~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是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可早发现早预防的癌症。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目前预防宫颈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即接种HPV疫苗。
HPV疫苗是人类第一个用于预防恶性肿瘤的疫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后,受到很多女性的关注。那么HPV疫苗是否适合所有女性接种?它是否是唯一的预防措施呢?接种疫苗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吗?我们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大家答疑。
三级预防阻击宫颈癌
HPV感染非常普遍,大部分有性生活的男女都会感染HPV。目前已知HPV有150多种亚型,超过40个亚型可引起男女生殖器周围的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无明显症状,但其中一些感染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包括生殖器疣和一些癌症。全球范围内约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 和HPV18这两种亚型毒株感染引起的。
目前国际上对宫颈癌有三级防治体系,一级预防指排除病因和高危因素,接种HPV疫苗是其主要手段。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处理属于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即对宫颈筛查阳性患者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把病变阻断在癌症早期。
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价和四价疫苗,能够防控70%宫颈癌风险,而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公众可以根据自身年龄和经济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接种不同价型HPV疫苗。
但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赵亮提醒,接种HPV疫苗不能取代目前现有筛查方法,不能取代子宫颈组织学检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悦提醒,疫苗尚未被证实有治疗效果,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应该做病毒筛查,而且建议做双筛,即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HPV筛查。因为从HPV感染到发展成宫颈癌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可以3至5年筛查一次。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的二级和三级预防工作已经相当成熟,一定要积极利用。王悦提醒:如果患者发现有癌前病变,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低危险度病变患者可以先观察,但高危险度病变患者很有可能发展成癌症。通常临床采用电切环、锥切等手术手段治疗,术后患者需要积极复查防止复发。
三种疫苗抗不同亚型HPV
目前HPV疫苗有三种。第一种是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两种亚型的疫苗,于0、1、6个月共接种3剂。二价HPV疫苗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的发生,但不能预防生殖器疣,只建议用于女性。第二种是四价疫苗,四价疫苗可对抗HPV16、HPV18、HPV6和HPV11的感染,其中HPV6和HPV11亚型毒株是90%的生殖器疣的元凶。四价疫苗于0、2、6个月共接种3剂。第三种是九价疫苗,在四价HPV疫苗基础上又增加了5种新的HPV类型,包括HPV31、HPV33、HPV45、HPV52和HPV58。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及阴道癌等癌症,也可预防生殖器疣等疾病。
在疫苗的接种年龄方面,二价HPV疫苗国内批准的可接种对象为9-45岁的女性;四价HPV疫苗国内批准的接种对象为20-45岁的女性;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
另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坤提醒,曾对HPV疫苗或其任何成分(蛋白质、酵母)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发热者、孕妇、计划怀孕的女性是不能接种的。对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包括注射此次批准上市九价HPV疫苗或四价HPV疫苗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
疫苗虽有效还要注意性行为安全
HPV疫苗主要是由“长得和真正的HPV很像”的微小的蛋白质制成的,不含任何活病毒、灭活的病毒或病毒的DNA,所以不可能导致宫颈癌或者其他相关疾病。
根据报告显示,疫苗的成效远高于预期,甚至未接种疫苗的人也能从中受益。这是因为感染传播的人数减少,使未接种者感染HPV的概率也随之降低。HPV疫苗可能有比较轻微的短时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过敏,对于其长期不良反应,目前数据还比较有限。
专家提醒,大家要通过安全的途径进行接种,谨防上当受骗。值得注意的是,“代购”不能确保疫苗的来源,同时疫苗要求低温保存,疫苗“代购”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失效等问题。
HPV疫苗的防护效果有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宫颈HPV感染是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应严把个人性行为关;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应通过相关的科普宣传,让他们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疾病表现、危害性、治疗及预防措施等,积极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