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运动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9-11-21

  在现代综合医学模式中,糖尿病的治疗已由单纯控制血糖水平转变为有效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疾病的症状,帮助患者心理适应和改善生存质量。


  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有利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内脏脂肪生成。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运动都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在运动时,储存在肝内和肌肉内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成为运动的能源,不断消耗,从而使血糖下降。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并且需要个体化。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明显心血管并发症,肾功能良好,关节功能正常,就可进行正常运动。


  运动必须符合个人的生活习惯,没有兴趣的运动是很难坚持的。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朋友根据自身的条件找一项感兴趣、适合自己生活方式、能坚持下去的运动。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当多做运动对病情有诸多好处,但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合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伴有下列情况,运动暂时列为禁忌。


  ◎空腹易发生低血糖。


  ◎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发生低血糖。


  ◎严重的1型糖尿病或血糖大于16.8mmol/L。血糖大于14mmol/L者应减少活动,多休息,因为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并发糖尿病足、眼底病变、高热、严重呕吐、腹泻、急性感染者。


  ◎并发严重高血压。运动时血压上升,会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


  ◎有糖尿病肾病,或血肌酐大于176μmol/L。运动使肾血流量减少,令糖尿病肾病加重。


  较为剧烈的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下列情况者为相对禁忌证。


  ◎代偿性心瓣膜病。


  ◎运动后有未加重的心律不齐。


  ◎装有心脏起搏器。


  ◎有严重的静脉曲张,或过去曾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者。


  ◎神经肌肉疾病或关节畸形而有加重趋势者。


  ◎极度肥胖者。


  ◎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者。


  ◎最近有暂时性脑缺血者。


  ◎如合并骨关节病变的患者,要留意运动的方式,避免不当运动造成骨关节的进一步损害。


  运动强度


  过量运动或不当运动可能会带来风险,如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能发生下肢,特别是足部外伤等。


  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必要时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适宜中、低强度的运动,而高强度的运动则不适宜。


  适当运动就是将运动量控制在中等量,一般以轻微出汗为宜,不宜大汗淋漓。或者简单判断,运动时能够不太费劲地与人说话,如果感到费力说明运动量过大了,应该及时降低强度和量;或运动后不感到倦怠,而又微微出汗,感到舒服。


  运动量需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年龄越大,运动量应该相对越小。运动中的心率应该控制在170减年龄的差值左右。如70岁的老年人,运动时心率应在每分钟170-70=100次左右。50岁左右的人,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20次左右,60岁者控制在110次左右,年轻者,运动时心率可以较此提高。


  在运动时测心率较为困难,可在运动结束时测20秒的脉率,如20秒的脉率为40次,则每分钟脉率为120次,如无心律失常,则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对于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这种计算方法并不适用,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运动。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比如运动手表等,也会有测心率的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


  典型的运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开始运动前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约5分钟的放松阶段,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均应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身体状况而定。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3~5次,每次至少半小时。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运动形式


  糖尿病患者需要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温和运动是相对于剧烈运动而言,主要指短时间内耗体力小、出汗少的运动。老年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以及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问题,通常不适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应提倡温和运动。


  由于温和运动耗能少,因此要求长期坚持运动,同时延长每次运动的时间。温和运动包括:散步、健步走、慢速短程小跑、八段锦、太极拳、体操、羽毛球、乒乓球、骑车等。这些运动的活动量较为适中,时间较易把握,每个人可以根据身体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不强求一定要选择某一种运动形式,但总体上要切合实际,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多负担,且简单易行。


  游泳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较为肥胖者,首先推荐游泳。游泳是一项高耗能而不损伤关节的运动。腰及腿部,特别是膝关节等部位的负担少,甚少因运动而出现关节损伤。


  慢走—健步走—慢跑


  这几种运动方式适合难以抽时间进行长时间运动的上班族,可以考虑早些出门,在搭乘公共交通之前进行适量运动。


  八段锦


  八段锦一共包括八段,可以在办公室内或十分狭小的地方进行,对于同时有颈椎病的患者最为合适,但本运动方式耗能有限。


  运动时间


  一般运动多选择在餐后2小时左右进行。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尤其注意运动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于餐后0.5~1小时为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每天应定时运动,但应避免在胰岛素和降糖药发挥最大效应时运动。一般应用短效胰岛素1.5小时以后,口服降糖药1小时后运动。另有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宜选择早晨,在胰岛素使用前进行,以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


  清晨、傍晚这些时段通常为空腹状态,应注意适当加餐,再去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


  每次运动应该持续多久?如果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则每15~30分钟需饮水150~200ml,一般在运动前先喝较好。如运动时间超过2小时,便需要在运动后加餐。


  运动前血糖不可过低


  运动可能造成低血糖,尤其在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低血糖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或在运动后2~12小时,甚至在24小时内发生。


  低血糖是妨碍很多使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也有利于预防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于轻型的2型糖尿病,如仅以饮食控制、口服少量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和(或)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而没有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一般来说较少出现低血糖;而应用胰岛素或促泌剂的患者,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120mg/dl(6.7mmol/L),则需要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20~60g,并对治疗药物进行适当调整,以免出现低血糖。


  运动时的安全保障


  患者需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卡上应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如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


  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如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服用糖果及饮水,并停止运动。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选择非运动部位注射,如跑步者选择腹部而不能选择下肢,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引起低血糖。


  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并注意安全,如有任何不适均应立即停止运动,若有严重不适,如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气喘、失明、失语、肢体麻木等要及时就医。(摘自《糖尿病防治与调养全书》徐大基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