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力成本、环保成本、经营成本上涨,原料药价格的上涨趋势可以理解。但近年来,有些品种价格动辄上涨数十倍甚至近百倍,令制剂企业叫苦不迭,更影响着患者用药。
记者从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处获悉,原料药价格失控,主要由于垄断。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充当了垄断方的同谋。
下游制剂企业直接感受到原料药垄断的压力,其正常生产行为受到影响,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也随之受到影响。近年来的相关报道中,"面临停产的困境""被迫停产、转产"等字眼屡屡出现。
原料药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垄断影响。如果原料药涨价超出制剂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做出停产选择,原料药就很可能没有了买家。这并非耸人听闻,近年来,我国原料药进口增速频频超过出口增速。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垄断和供应短缺的背景下,不少制剂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寻找更合适的原料药供应商。
但原料药垄断最根本的受害者是迫切需要用药的患者。原料药价格上涨,迫使制剂企业减产,药品的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相应上涨。而药品是刚需,面对涨价的药品,患者除了接受现实,没有其他选择。因此可以说,患者乃至医保,是原料药涨价的最终买单者。
原料药垄断猛于虎。遏制垄断,目的是要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更是要稳定药价、关注民生,不让原料药涨价拖了百姓用药的后腿。
在遏制垄断的议题上,相关法规不断健全。《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1993年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已经过修订。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的通知》,2017年11月下发了《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
另一方面,政府监管也渐趋严格。国家相关部门在2010年前后已经注意到原料药垄断问题,并着手调查。2011年,国家发改委开出原料药垄断方面的首张罚单。此后几年间,相关部门也对垄断原料药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开出过多张罚单。
近年来,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原料药垄断问题的解决。今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提出,要对涉嫌垄断的行为依法开展反垄断调查,加大惩处力度。多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措施,保障原料药供应。
今年恰逢《反垄断法》施行十周年,该法将迎来大修,目前,修订草案已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修订后的《反垄断法》将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在规范市场秩序上更加有力。
眼下,健康中国战略正在推进,党和政府深切关注群众用药问题。我们期待,原料药价格机制将更加合理,原料药市场垄断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