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所有开出的药品中,一半以上存在处方、调配或销售不当,且有半数患者没能正确用药。
我国城乡居民科学用药情况也不容乐观。相关调查显示,公众用药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用药行为存在误区。引导百姓科学用药,药学工作者义不容辞。近日,中国药学会成立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致力提升全民安全用药水平。
仅四成北京受访者用药行为良好
11月25日,在第三届中国药品安全论坛--科学传播与药学服务论坛上,多位药师展示了公众合理用药相关调查数据。
2017年7月1日~9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对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房山和顺义六个区常住居民的用药安全知信行现状展开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049份,回收有效问卷1042份。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集中在19~49岁,在职居民占八成以上,月收入多在4000元以上。
从数据来看,受访居民的用药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用药安全知识评分良好者占70.54%,评分一般者占28.12%,评分较差者占1.34%。受访居民大多具备一定的安全用药常识,但对药品使用仍存在误解。例如,四分之一以上的居民不清楚抗菌药与消炎药的区别;20.06%的居民认为只要不滥用抗菌药,就不会产生耐药性;21.31%的居民不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保健品可与药物同时服用。
用药安全态度评分良好者占46.55%,评分一般者占50.86%,评分较差者占2.59%。这表明,居民在用药安全态度上还存在欠缺。就用药依从性而言,29.56%的受访者认为,当自我感觉症状减轻时可减少药品剂量;22.74%的受访者认同在症状加重时可自行更换药品品种。
用药行为评分良好者占40.50%,评分一般者占57.10%,评分较差者占2.40%。居民在药品实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认识误区,不少受访者没有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在用药依从性方面,26.10%的居民在治疗期间会忘记服药,19.58%的居民常忽略用药间隔。
"可以看出,受访居民在用药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也提示我们,药学科普不应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帮助居民实现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内化。"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范倩倩总结道。
应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农村居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王欣介绍了她所参与的安徽省六安市居民用药行为风险调查。该调查能够显示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哪些人群应成为药学科普的重点关注对象。
调查针对六安市具有正常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且年满18周岁的常住居民,共发放问卷700份,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9~60岁,平均收入集中在2000~4000元,城镇与农村居民比例约为2∶1。
"从年龄来看,65岁以上老年人对用药知识的整体认知较差;从居住地来看,城镇居民的用药常识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从收入来看,人群收入越高,用药知识和安全意识越高。"针对以上结果,王欣总结说,应加强对老年人、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的药学科普。
王欣所在的调查组还对受访者进行了用药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有近四成居民表示,从未接触过合理用药相关讲座,只有6人在"接触过药师在社区或街头的咨询服务"一项上勾选"总是"。还有居民提到,小区中偶尔有用药知识讲座,但内容不够吸引人。
调查还显示,72.62%的受访者希望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理用药知识讲座,73.43%的受访者要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整个调查让我们感到,安全用药宣教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王欣希望能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合理用药知识宣教的投入,同时加强药学专业人员配备和能力提升--调查显示,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基层卫生所很少有药师配备。
药学科普专业化需提上日程
"健康科普作为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向公众普及安全用药知识、降低错误用药概率、增进患者对药师的信任,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及水平的提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说,科普是药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丁健介绍,国外的用药科普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和服务评估等方面均有要求,相比之下,我国用药科普专业程度需提升。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看来,健康科普应向学术化方向探索。他认为,科普学术化有助于让医学专家持续投身科普事业,让权威的科普引导健康资讯市场,更好地发挥科普评价和反馈的指导性作用。
有关合理用药科普,公众并不需要了解深奥的药学知识,只是在药品价格、储存、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需要药学工作者提供通俗易懂的解释。这需要各方配合,做好医学、药学语言的"翻译"。
为让药学科普更接地气,中国药学会新近成立了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研究药学科学传播的理论方法;策划实施药学科学传播活动;建设药学科普专家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打造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创建多种科普渠道,推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目前,该委员会拥有43名成员,其中60%是来自医疗机构的医生和药师,16%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4%是媒体人,另外10%来自其他领域。"我们的成员中,有人能讲、有人能写,还有人会演,"丁健打趣道,大家的共同点是,对科普保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