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主办

小龙坎“老油”重现 科学监管还百姓干净碗筷

作者:张苗苗2019-01-10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后厨+ 潲水油”情节双叠加事件,小龙坎又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老油”是重庆火锅的老问题,也是火锅行业的顽疾,“风头”过去仍“涛声依旧”,监管还需长效化、常态化。 热议程度:★★★★☆

  “后厨+ 潲水油”情节双叠加事件,小龙坎又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老油”是重庆火锅的老问题,也是火锅行业的顽疾,“风头”过去仍“涛声依旧”,监管还需长效化、常态化。


  热议程度:★★★★☆


事件概述


  2018年5月28日17时05分,梨视频发布小龙坎火锅“老油反复用”的视频,反映小龙坎火锅部分门店存在使用回收火锅油原料再加工,以及拖把和餐具混洗、涉嫌使用变质食材等食品安全问题。视频发布后,迅速成为网络热搜话题。18时,小龙坎官方回应称,目前正在对旗下全国门店进行核查。随后,小龙坎又发声明称,视频中提及的吉林长春欧亚店、哈尔滨会展、江西南昌店将立即停业自查。


  2018年5月29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约谈了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5月31日,成都市食药监管局发布对小龙坎老火锅检查情况通报。同时,长沙、南京、上海等多地食药监管局对小龙坎门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2018年6月2日,小龙坎在成都举办“明厨亮灶”上线o实地探访活动,宣布小龙坎所有门店都安装了后厨视频监控系统。


图1“小龙坎‘老油’问题”舆情走势图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从整体关注度来看,如图1,网民关注度于事件曝出首日达到峰值,网民关注度较高。


  第一阶段:梨视频曝光小龙坎后厨视频,引发网民强烈关注


  2018年5月28日17时05分,@梨视频曝光小龙坎后厨视频。@新京报、@新浪财经、@头条新闻等进行转载,引发网民的热烈讨论。网民观点主要有:对火锅行业潜规则的吐槽和批判、质疑小龙坎卫生问题。此外,有网友认为老油火锅才是地道的火锅。少数网民则认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建议加强执法,严惩涉事企业。


  第二阶段:小龙坎首次回应,网民持续高热,媒体开始关注,舆情达到峰值


  2018年5月28日微博@小龙坎老火锅18时14分首次发声,并于当日22时36分发表正式声明文件称,将立即对“小龙坎循环使用老油”视频中提及的3家停业自查。小龙坎首次回应后,网民热议程度只增不减。财经网、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梨视频”“重庆火锅”等都对此予以关注。舆情于首日达到最高峰。


  第三阶段:各地监管部门介入,小龙坎再度回应,媒体关注度高涨,敏感信息增速放缓


  2018年5月29日上午,成都市食药监管局约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午,成都市食药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突查小龙坎老火锅春熙概念店。同时,监管部门对成都12家小龙坎老火锅直营店进行检查。人民网、环球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都对约谈事件进行了报道。


  此外,《中国日报》《证券日报》、中青在线等对长沙、南京、上海等多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突击检查小龙坎的消息进行了汇总报道。微博@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予以关注。互联网上正面声音明显增加。


  2018年5月29日22:04,小龙坎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视频提及的三家门店已完成检查。成都已完成12家门店抽查,全国580余家门店已完成自查。并作出全国门店3天内安装明厨亮灶监控设备的承诺。《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微博@界面等都对回应纷纷关注。


  第四阶段:小龙坎完成安装后厨监控系统,舆情小幅度反弹


  2018年6月2日,小龙坎在成都举办“明厨亮灶”上线o实地探访活动,宣布已按计划时间完成设备安装,所有门店都安装了后厨视频监控系统。当日,微博@中国新闻周刊、@每日经济新闻等对事件进行了报道。2018年6月3日,@梨视频再次曝光8段无剪辑原视频,@人民日报、@财经网等转载后又引发网民再次关注,舆情小幅度反弹。


舆情点评


  去年的“海底捞后厨事件”“呷哺呷哺蟑螂门事件”仍让人历历在目,年初的“重庆大队长火锅潲水油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可就在2018年5月28日,梨视频曝光的一起火锅店“后厨+潲水油”情节双叠加事件,又让人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这次的舆论场没有舆论一边倒,也没有出现舆情反转、网民倒戈等现象。相反,事实是,小龙坎在事发当晚发表第一次声明后,只有少量新闻网站进行报道;在29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约谈涉事公司并对其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后,媒体才开始报道此次事件;直到30日,纸媒才开始关注事件本身。究其原因,或与以下几方面相关:一是小龙坎虽在口碑营销、饥饿营销等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与海底捞相比,其明星效应不足,对舆论场的吸附能力不够;二是尽管此次事件确为“后厨+潲水油”情节的双重叠加,而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事情都曾引发舆情事件,不过,也正因为此,不管是“后厨卫生”还是“火锅使用潲水油”的话题爆点都已经被舆论消费过了,在没有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媒体对其关注度变得有限;三是涉事公司与监管部门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回应,以及后期的事件进展让公众看到其具体的整改措施,提高了透明度和信任度,减少了事件本身的“神秘感”,次生舆情的空间压缩。


  另外,不得不说,火锅业在经历过几次舆情事件后,行业整体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都有所提升。从海底捞、呷哺呷哺到大队长火锅店,企业基本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回应,都能用好自己的官微等作为第一发声平台引导舆论,都能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主动配合监管并做好整改。相比之下,每一地的监管部门也都能够较快地发现舆情,发现隐患,及时约谈,并尽可能将负面舆情事件的影响降低。这些对其他行业额餐饮企业,甚至是药械等领域,都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但是,监管的力度不同于舆情的热度。火锅业老问题频发已经成了一个无法遮掩的行业话题。那么,如何针对火锅业加大监管力度,让监管常态化,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其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就更加值得探讨。监管部门不能只是风口浪尖时摆摆样子,“风头”过去就“打回原形”,成为摆设,而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还老百姓一副干净的碗筷。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链接

热点推荐

订阅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