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价HPV疫苗火速有条件批准上市的消息令人振奋。就在大家期盼九价HPV疫苗落地之时,谣言不期而至,相关部门旗帜鲜明的进行辟谣和科普,以正视听,驱散阴霾。
热议程度:★★★★☆
▍事件概述
2018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提出,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快审批,保障供应,让有意愿的群众尽早就近用上最新HPV等防癌疫苗。2018年4月20日,默沙东提交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审评机构承办受理。2018年4月29日,国家药品监管局官网发布《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有条件批准上市》,公布国家药品监管局有条件批准了九价HPV疫苗的进口注册。同时,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有关HPV疫苗的科普问题和参考答案》,对接种问题进行解答。
随着HPV疫苗成为热议话题,一篇题为《一年内致328人死亡,2千人终身残疾,5万例不良反应!这种HPV疫苗来到了中国,百万女性高价接种……》引用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数据,列举HPV疫苗严重不良反应个案,引发网民恐慌。随后,疾病控制主管医师陶黎纳、郑莹等专业医生,微信公众号“丁香园”“丁香医生”发布辟谣文章,舆情逐渐平息。
图1 “九价HPV 疫苗获批上市”信息量走势图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从整体关注度看,如图1所示,舆情呈现“山峰式”发展特征,媒体关注度与网民关注度走势一致。
第一阶段: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九价HPV疫苗有条件批准上市,信息量攀升至最高峰
2018年4月29日,国家药品监管局官网发布《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有条件批准上市》《有关HPV疫苗的科普问题和参考答案》等文章,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播出了相关视频报道,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转发相关信息。
2018年4月30日,新闻媒体大量跟进。《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九价HPV疫苗在我国有条件批准上市 系全球首个用于预防肿瘤的疫苗》等科普文章。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发表《8天火速过审,劳动节前国家宣布:16到26岁的女性有福了!》等,对审批速度点赞。信息量升至监测期最高峰。
第二阶段:舆论关注议题多样化,科普文章大量出现,信息量再次攀升
2018年5月1日,信息量有所减少,媒体主要关注九价HPV疫苗在各地上市的时间。
2018年5月2日,公众关注的议题多样化,信息量反弹。新京报网发表《默沙东回应九价HPV疫苗上市时间:正协调资源逐步推进》,称默沙东正逐步推进九价HPV疫苗上市。《羊城晚报》刊发《宫颈癌疫苗 20岁以下女性接种率不高》,称仍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引导。
第三阶段:“澳洲”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谣言,引起网民关注
2018年6月4日,微信公众号“澳洲商圈”“澳洲经贸博览”均发布《还不惜高价接种HPV疫苗吗?一年超5万例不良反应报告,328人死亡,2011人终身残疾!》,并未引起较大关注,两篇文章因涉不实信息被删除。
2018年6月5日,微信公众号“澳洲亿忆网”再次发布《一年内致328人死亡,2千人终身残疾,5万例不良反应!这种HPV疫苗来到了中国,百万女性高价接种……》。引起网民围观,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
第四阶段:媒体发布辟谣信息,信息量猛增
2018年6月7日,疾病控制主管医师陶黎纳在腾讯网发布《较真| 注意!“宫颈癌疫苗致死又致残”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认为该谣言的目的是为了吸粉来最终实现商业价值。腾讯客户端“较真”等媒体转发该信息。当天,谣言与辟谣信息交织叠加,信息量升至峰值。
2018年6月8日,澎湃新闻、凤凰网等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丁香园”“菠萝因子”等以《HPV疫苗致328人死亡、2 千人残疾的谣言,是如何骗过你的?》等为题发布辟谣文章。2018年6月9日、10日,辟谣信息持续增多,信息量仍高居不下。
2018年11日后,辟谣信息占据主流,信息量回落。
▍点评
九价HPV疫苗火速有条件批准上市的消息令人振奋。此次事件信息量维持在高位运行的时间较以往政策信息传播的时间更长,说明公众对九价HPV疫苗的关注和期待非常高。一方面,由于HPV疫苗是全球首个把癌症作为适应症列入说明书的疫苗,其二,是由于前期的受理已经获得很高关注。
公众对九价HPV疫苗的认知较少,本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HPV疫苗的科普问题和参考答案》,对公众的疑惑进行预判,提前设置议题,让公众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科普信息,减少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产生对九价疫苗的误解,从而使产生负面舆情的风险降低,可谓明智之举。
从媒体报道和评论来看,九价HPV疫苗的上市时间和供应问题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其次是年龄限制和价格,此外,也有网民期待国家药监局公开说明书。这些点都容易引起新的舆情风险。目前,如何使九价疫苗尽快上市并提高供应量是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公众对九价疫苗仍有众多疑问,科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指导公众正确接种疫苗,有些地区已经公布了接种点,其他也应尽快跟进,提供接种指南。同时,仍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引导,提高年轻女孩的接种率,有效预防宫颈癌。
而就在大家期盼HPV疫苗的时候,一则HPV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谣言给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次事件的传播来看,真相在与谣言“赛跑”。在谣言发出后不久,就有专家出来辟谣,在微信平台上谣言很快被打上了“不实信息”的标签,此后,相关信息主要以辟谣与科普的文章为主,及时制止了谣言的扩散。但是此类谣言的危害性仍不容小觑。我们应旗帜鲜明的进行辟谣和科普,以正视听。
此则谣言的迷惑性及煽动性都很强。借用看似权威的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将人们引入歧途。殊不知,这些不良反应与疫苗只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而造谣者直接将“关联性”等同于“因果关系”,营造出一个耸人听闻的假象。这种造谣手法在食药领域十分常见。而对于这类谣言,还需政府及时有效的监测、专家给出科学的解释、媒体做出正确的报道,多措并举打赢谣言“狙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