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首页>>健康管理

从微循环看脑小血管病

  • 作者:金迪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 2018-12-26

       脑小血管病是由大脑里直径在40微米~200微米间的小动脉、穿支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小血管的病变所导致一系列病理症状的综合征。脑小血管病不但引发了20%~30%的卒中,它更显著地提高了未来卒中的发病率。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由于发病的隐匿性及症状的多样性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一个平均年龄为60岁~70岁的群体研究中发现,有1/10的参与者存在亚临床脑梗死。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导致许多老年人出现急性卒中、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抑郁、步态不稳、泌尿系统障碍、痴呆等症状,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但是脑小血管病的病因至今不明,发现疾病时常常已是疾病的终末期,因此,明确脑小血管病与脑微循环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会发生脑小血管病


  脑微循环即脑的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完成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脑小动脉有其独有的循环特点,大脑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功能,所以脑血流量对其影响大。虽然人脑只占了体重2%,但消耗了心排血量的20%,因此大脑对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的变化高度敏感。但是人脑缺乏能量储备功能,所以必须依靠持续性的血流灌注来提供所需的葡萄糖、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日常活动中脑动脉压的波动范围大,大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在一定的动脉压范围内保持脑血流的相对恒定,以保障大脑血管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


  有研究者最早提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与小动脉硬化和栓塞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被认为与小动脉硬化发病密切相关。血管狭窄使大脑处于缺血状态,最终导致脑神经细胞死亡,另外长期高血压、血脂异常会使血管弹性降低,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受到影响,使脑血流量失控,最终引发栓塞,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小动脉硬化、栓塞通常发生在脑小血管病的后期,无法反映脑小血管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一些学者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血脑屏障破坏是脑小血管病早期脑损害的潜在因素。血浆内的有害成分可通过受损的内皮溢出管腔,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周围脑实质的弥漫性损害。


  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血压、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继而破坏血脑屏障。


  养血清脑防治脑小血管病


  养血清脑制剂是天士力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改善慢性脑缺血疾病的现代中药,组方遵循中药配伍君臣佐使的理论,其中君药当归、川芎、白芍,臣药熟地黄,合在一起就是传统名方四物汤,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佐药为珍珠母、夏枯草、决明子、钩藤、鸡血藤、延胡索,起到活血通络、平肝潜阳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调节因血虚肝旺所导致的失眠、心烦、易怒等症状,使药为细辛,具有通窍止痛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证实组方中钩藤的有效成分钩藤碱可以扩张血管,可以抑制脑小血管弹性的降低,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流供应,保证大脑可以吸收充足的氧气与营养物质,营养神经细胞,抑制其凋亡,延缓认知功能下降,防止记忆力减退。组方中决明子的有效成分蒽醌苷、多糖则可以起到降血脂的作用,清除血管内堆积的脂肪,恢复被阻塞的血流。川芎、夏枯草、细辛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其被炎性细胞浸润穿孔,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综上,养血清脑可以为缺血的大脑增加血流,提高记忆力和睡眠质量。改善因高血压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同时保护血管,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都可以带来诸多益处。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