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专家:带量采购不能想退就退

  • 作者:李晨赫 王林 丁敏悦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01-23

  日前,有药企疑在带量采购中标后退出招标采购,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4+7”带量采购中尚未出现有企业退出的情况。不过,之前退出地方挂网采购资格的案例并不鲜见。


  事实上,2017年,就有多个地方的药企取消挂网采购资格:2017年6月,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关于取消部分药品中标挂网资格的通知》,取消22家企业71个品种中标、挂网资格;7月,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公布企业申请撤销挂网信息公示,共计105个药品申请撤标。从品类来看,主动撤出的大多是常用药,如尼美舒利、复方感冒灵片、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蒙脱石散等。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退出带量招标,和价格下降有直接关系。


  根据上海市的前三批带量采购的数据,在中标的36个药品中,降幅在2%至93%之间,共24个品规降价50%以上,平均降价55.7%,降幅明显。中泰证券医药团队认为,在“4+7”带量采购落地后,仿制药行业将进入以研发壁垒、成本优势和产品组合竞争的时代,企业会从上千家降到一百家以内。


  鼎臣咨询创始人史立臣观察,既往集中采购,带来短时间内药品断供的情况并不鲜见。


  例如,2017年,广州市1004个药品断供,宁夏回族自治区16个药品断供,包括15个基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2018年,抗癌药赫赛汀断供,辽宁省25个药品断供;2019年,43家药品生产企业向内蒙古自治区申请108个药品取消挂网资格,并承诺全国统一不供货。


  有业内人士担心,在盈利困难、行业整合的挑战下,一些药企退出带量采购,主动撤网,可能带来一些常用、廉价药品的短缺、断供,那样一来,很多患者可能就要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


  南方某药企总经理陈东(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两年,已经有一些药企主动撤出了一些城市的带量采购或者联合采购试点,除了一些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外,还因为这类带量采购试点中,大多数仿制药企企业很难保持盈利。


  陈东说,前几年,他所在的企业参加了福建三明组织的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的竞标,但后来考虑到成本因素就退出了。“因为一旦中标,虽然可以保证在‘三明联盟’城市的市场份额,但价格太低了,作为企业我们受不了,我们在好多省遇到过中标价格压得过低的情况,后来就决定退出了。”


  即便考虑到原料药价格上涨等因素,史立臣也明确表示,要达到带量采购的初衷,绝不能允许药企“来去自如”。


  史立臣指出,带量采购要落到协议上,企业参与前,必须预计到未来一个采购期内发生的风险,这包括原材料上涨导致原参与价格无法维持,以及生产线维修等因素。


  今年1月,辉瑞赛德萨也断货,给出的原因为意大利工厂检修。


  “如果存在无法供应的风险,就不应该参与带量采购,不能把全国人民期盼的带量采购当游乐场所,来去自由。那样,谁还参与?”史立臣指出。


  他认为,药企参与带量采购“来去自如”是对入围药企的不公平。史立臣建议,参与带量采购的药企,如不能按时供应,在协议上应该有惩戒,一旦参与不能以任何借口推出,亏不亏损要由企业自行承担。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虽然年度调整一次比以前招标价格有了很大进步,但如果入围药企断供仍以一年为期限调整,会影响政策落实。因此,建议动态调整。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独家中标也为药企退出带量采购的后果埋下了潜在风险。


  “别的企业没有中标,就会放弃生产这种药品,生产线就停掉了。如果这家企业退出,其他企业又没有准备的话,这家企业原来答应的量没有达到,药品供应上会有潜在风险。”蔡江南指出,很多企业为了中标获得市场而拼命降价,把价格降得太低,就会有未来退出的风险。这是带量采购管理工作应该考虑的。(记者 李晨赫 王林 实习生 丁敏悦)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