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中医药战“疫”话名方(六)

  • 作者:邱模炎 李奇阳 王怡菲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0-03-10

  22、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甘草炙、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解读】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治疫作用】李东垣,中医补土学派的著名医家,写《内外伤辨惑论》,立补中益气汤的证治。现大致可判断当时流行的是鼠疫,病原由元兵携带而至。针对鼠疫的流行,辛温发散不行,苦寒清热攻下亦乏效,用《伤寒论》的麻黄、桂枝或白虎、泻心治疗当时瘟疫均无效,李东垣对饮食失节和劳役困乏的人群立补中益气汤证治,临床观察亦属独到。补中益气汤用以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李东垣提出疗疾须重视脾胃的理论完全正确,但外感疫病中,脾胃虚弱仅为致病条件,疫毒才为主因。即便当时对病因认识不足,但从辨证角度看,重视机体在疾病中所出现的具体状态这一现实,从调整机体入手,亦不失为取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李东垣的内伤学说在中医临证中重视脾胃论治,使后人在临床实践时有所凭借,补中益气汤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杂病治疗,但补中益气汤其实是从热病证治中走出来的一张名方。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胃气虚之人,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战"疫"故事】李东垣经历了公元1232年的大疫。《内外伤辨惑论》记述了这次疫病流行:"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故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如此算下来,此场大疫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死亡逾百万人,可想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本病临床表现是:"始得之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东垣"以生平已试之效,著《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创制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所称的这次内伤病,其实是一种以脾胃虚损为前提的外感病,著名医史学家范行准先生研究考证认为,当时医家所称的这场"新病",其实就是鼠疫(《中国医学史略》)。李东垣用益气升阳法治疗烈性传染病,为后世树立了扶正以祛邪的典范,也提醒今人要注意纠正筛选抗病原体的中药,目光只盯在清热解毒药上的偏差。(邱模炎、李奇阳)


  23、苍术白虎汤


  【组成】知母、石膏、甘草、苍术、粳米


  【功效】清温燥湿


  【解读】苍术白虎汤首载于《类证活人书》,通常用于治疗湿温类病证。临床可表现为两胫逆冷,胸腹满,身疼重,发热汗多,谵语苦渴,渴不多饮等湿热相搏之象。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易侵袭人体属于阳的位置,如体表、头部;湿邪重浊,且有趋下质性,可表现有肢体沉重,下肢水肿等。且湿邪易于与热邪相合而成湿热,湿热之邪可阻滞气机,郁蒸肌表,上蒙清窍进而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行。苍术白虎汤共计5味中药,其中苍术苦辛温,燥湿健脾,石膏辛寒,知母苦寒,两者合用清其温热。粳米、甘草为甘平之药,以缓其中。方中甘草、粳米佐苍术,知母佐石膏,刚柔相济,用以燥湿清热,不伤脏腑之气。此外,粳米也是大米的一种,是一味药食同源类药材,具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之功效。


  【治疫作用】在焦树德教授方剂十讲中有记载,1957年时,石家庄名医郭可明先生在北京运用白虎汤和人参白虎汤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良好效果,1958年焦老在北京也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乙脑,但有的患者效果不佳,身热缠绵不退,舌苔白腻,后请蒲辅周老先生会诊,蒲老指出58年多雨多湿,应再加苍术,遂改用苍术白虎汤加减,疗效显著。中医诊疗过程中强调辨证论治,要结合患者症状、饮食、居处、情志等多方面因素,判断疾病病因,病性,选择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苍术白虎汤是治疗暑湿相搏而成的湿温之病,且热多湿少的重要方剂。从体质情况来看,苍术白虎汤适用于平生素虚及老人伤暑壮热,汗多不止者。而无汗发热,口不渴者应慎用。(邱模炎、王怡菲)


  24、活血解毒汤


  【组成】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解读】活血解毒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名方,用于治疗瘟毒吐泻初起,现在临床多用于治疗麻疹、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灰质炎后遗症等。临床可出现上吐下泻,腿、腹痉挛,口渴腹痛等症状。瘟毒之邪多自口鼻、皮毛而入,由肺卫继而进入营血,热毒迫血而成瘀,导致气、血、水壅塞不行,而出现吐泻之证。活血解毒汤中用连翘以清热解毒,葛根、柴胡退热而拒邪,生地清热凉血,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枳壳理气行滞,气行则血行,以助其活血之功,甘草甘缓,可调和诸药,顾护胃气。全方使清热解毒与活血行气并行,透营转气与卫气营血共治,清散通利并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治疫作用】本方用来治疗道光元年(1921年)在北京流行的霍乱(即弓形弧菌引起的霍乱),王清任认为霍乱的病因是瘟毒,"瘟毒自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故上吐下泻"。后岭南医家罗芝园用活血解毒汤治疗鼠疫,疗效显著。临床上瘟毒以热毒为本,瘀血为标,而活血解毒汤可解血毒、清血热、活血瘀,为临床上治疗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重要方剂。此外对于药物剂量的选择,不是依据身体强弱或年纪大小而定,而应依据病情的轻重而定,重病者若单剂疗效不佳,可以急用双剂。从体质状况来看,活血解毒汤适用于体质壮实的人群,通常这种人表现为肌肉壮实,声音洪亮等,若出现汗多、肢冷、眼塌等症状则不宜使用。(邱模炎、王怡菲)


  25、来复丹


  【组成】玄精石、硝石、硫磺、五灵脂、青皮、陈皮


  【功效】助阳救逆,振纳浮阳,行气通闭


  【解读】来复丹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用于治疗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之证,以及伏暑泄泻,中暑冒暑,寒湿霍乱等。临床症见痰厥,气闭,心腹冷痛,大便泄泻,身热脉微等。本方证主要为肾阴肾阳皆虚,虚阳浮越于上,且肾虚于下,不能上济于心,阳浮于上,不能下交于肾。方中硫磺辛热,补火助阳,下气除寒;硝石苦寒,降火通肠,二药合用,阴阳互济,又名"二气未"(即阴、阳二气),以温阳降逆通闭。玄精石滋阴降火,引虚火下降归肾。硫磺、硝石、玄精石三药同用以阴阳并补。青皮、陈皮疏利气机,使气闭得通。五灵脂擅除心腹冷气,通利血脉,散瘀止痛,可引浊阴之物下行。诸药合用,使下元阴阳得补,中焦气机调畅,寒散痰消,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心肾相济。


  【治疫作用】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论瘴虐证候有来复丹治疗瘴虐的记载,在服药之前患者如果出现频繁上吐下泻,难以自止,手足冰冷,神志不清,汗出量多如雨,小便频,给予参苓白术散吞服来复丹三十丸至五十丸治疗,疗效显著。此方现用来治疗寒霍乱的寒浊偏重证。来复丹为治疗寒霍乱的名方,故临床使用时必须辨清病性,属寒还是属热,不可一概论之。来复丹可补益虚损,扶助正气,用于阴阳皆虚的危急之症。来复丹可用于霍乱患者表现为吐泻不止,四肢冰冷,汗出的寒性霍乱,若患者表现为口渴,舌苔黄,大便臭,小便色赤的热霍乱症状则不可用本方。(邱模炎、王怡菲)


  作者单位:邱模炎、王怡菲: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李奇阳: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中医科。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