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报复性锻炼”易伤身,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最佳运动”
4月21日,北京市体育局通知:全市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将有序开放。实施中,先开放室外健身场所,后开放室内健身场所。
按照方案公布的体育健身场所开放的推进顺序,现在正处于有序推进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其他类运动项目的阶段,一周以后,即从4月29日开始,室内体育健身场所也将有序开放。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身体健康,对于憋了两三个月的运动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五一假期,很多人都开始了健身计划,必须赶上夏天的脚步,快速瘦下来……类似的急迫心情,在朋友圈随处可见,运动成为一种补偿性需求。
但是,身体在长时间的“运动停摆”之后,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追求训练量,突然进行“报复性”运动,很可能被反噬身体,甚至出现意外伤病。
3月21日上午,一男性跑友在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操场刷圈时突然意外倒地,被其他锻炼的跑友及时发现,期间有一男性跑友对其实施CPR(心肺复苏),随后120急救赶至现场,该男子倒地原因尚未得到证实。现已恢复身体状态。
对此小编提醒大家
长时间没有运动
不适宜突然剧烈运动!
虽然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但若长时间没有训练,如果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突然的剧烈运动,就会致使意外发生。运动虽对健康有益,但是过度运动也会损害身体。尤其是被“禁足”多日的健身爱好者,在恢复训练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科学运动
有一座“金字塔”
运动好处众多,但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利健康。科学、安全、有效锻炼才是关键,建议遵循“科学健身金字塔”进行合理锻炼。
“科学健身金字塔”将运动行为按由多至少的频次分为五类。
第一类 基础体力活动
包括爬楼梯、做家务、购物、遛狗等。建议活动持续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每天都可进行。
第二类 伸展运动
包括柔软体操、拉伸动作等。建议每个动作持续30秒/次,6~10个动作为一组,每周可进行3~7天。
第三类 有氧+休闲运动
包括游泳、登山、台球、羽毛球、网球等。做这些活动每次要持续20分钟以上,每周进行3~5天。
第四类 力量锻炼
包括半蹲、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8~12次为一组,一次做1~3组,每周进行2~3天。
第五类 静态活动
包括坐在办公室、看电视、打游戏等,要尽量减少、缩短此类活动时间,最好不要持续进行60分钟或以上。
不同年龄的
最佳运动方案
各年龄层人群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在选择时应达到如下活动标准:
6~17岁人群
每天中或高强度活动≥60分钟,每周至少3天做高强度活动,包括肌肉强化活动及骨骼强化活动。
适应这一年龄段的运动有:中等强度运动有轮滑、骑自行车;高强度运动有跳绳、各种球类、游泳、武术等。
18~25岁
此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培养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最好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如健美操、瑜伽结合推举等。
26~45岁
这个阶段人的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主要以对抗骨质疏松、肌肉松弛为主,要以安全、简便为原则。
推荐健步走,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以增强或维持肌肉力量。
65岁以后
65岁以后身体机能都处于低水平,此阶段主要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提升心肺功能为主。
建议做轻柔的有氧运动,并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坚实肌肉、强化骨骼,并注意饮食的均衡,适当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素。
(责任编辑:齐桂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