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常用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 - 附子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0-12-25

产地及品种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故名附子。附子传统产区是四川绵阳的江油市及陕西汉中的城固县、勉县,历史悠久。新产区主要有四川绵阳的安州区,凉山州的布拖县、美姑县,重庆的城口县,陕西汉中的南郑区,咸阳的兴平市,西安的鄠邑区,河北的晋州市、元氏县,湖北十堰的竹山县、竹溪县,云南的丽江市、大理州巍山县,山东的菏泽市、潍坊市等地。江苏、湖南、甘肃、浙江、安徽亦有分布及种植。


其品种有七,宋朝杨天惠在《彰明附子记》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


附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地方,冬至栽种,谷雨修根,夏至采收。生长期经历“冬至一阳生”至“夏至一阴生”,秉天地之阴阳,具备天时;又栽培于土壤肥沃、质地松软、灌溉方便的高原地带,具备地利;具备栽培经验是谓人和,三者悉具,方为附子之上品。


性能


性味归经: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功能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寒、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


炮制及解毒方法


附子炮制最早记载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唐朝以后,其炮制有“黑豆制”“煨制”“蜜制”“姜制”“醋制”“盐制”“药汁制”“甘草汤制”“童便制”等。


至明清,大多用胆巴水(卤水)浸泡蒸煮的方法。近年有高压蒸制、微波炮制或者提取制成附子颗粒等加工方法。


附子的现代炮制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淡附片。盐附子,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将盐分漂净,与甘草、黑豆(盐附子100kg,加甘草5kg,黑豆10kg)加水共煮至透心,到切开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即为淡附片。


炮附片。将河砂或蛤粉、滑石等放置锅内,与附子一起武火炒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微黄色,取出,筛去辅料,放凉即是炮附片。或将附片放在工业微波炉里烘烤而成。


盐附子。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液中,过夜,再加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俗称“盐附子”。


黑顺片。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切成0.5cm厚片,再用水浸泡,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有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俗称“黑顺片”。


白附片。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切成0.3cm厚片,再用水浸泡,取出,蒸透,晒半干,为“白附片”。现代工艺:把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工业蒸箱中高温高压蒸制,去皮开片即为白附片。


黄附片。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同甘草、栀子、红花、姜黄、牙皂等煮透心后,去皮开片,点上四点红印,黄澄透亮为黄附片。现代工艺:把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去皮开片,加黄色食用色素蒸煮,点上红色五角星即为黄附片。


附子规格较多,目前保留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三种规格,可入药。


临床运用


1.治疗心脏病


心律失常。有研究者用附子1号静脉滴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3例,观察证明有提高心率,恢复窦性心律,使ST-T改变,恢复正常功能。杨光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0例,显效17例,有效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胡为斌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方药组成:炙麻黄3~10g,制附子6~10g,细辛1~3g,加减:气虚者加人参6g,黄芪10g以益气;阳虚者加干姜3g,淫羊藿10g以通阳;血瘀者加当归10g,红花10g以活血;痰湿者加半夏10g,苍术6g以化痰湿。共治疗12例,其中临床治愈5例,显效1例,好转6例。


张杰以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


心衰。黄芪、黄精、茯苓各30g,丹参25g,干姜、人参各15g,炮附子12g,川芎、赤芍、红花、泽泻、白术、猪苓各10g,桂枝9g,黄连8g,上述药物每日1剂,煎汤取汁150ml,8周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和BNP水平显著降低,射血分数明显上升。


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三叉神经痛。刘晶晶等人对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补肾益阳法治疗。药物:附子(先煎)18g,细辛3g,制龟甲30g,黄柏10g,肉桂12g,砂仁(后下)15g,全蝎10g,蜈蚣2条,牛膝15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2周后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内无复发者9例;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内复发,但发作次数较前减少50%以上者4例;疼痛明显减轻,发作频次较前减少25%~50%者1例;无效者3例,总体有效率82.35%。


3.治疗胃肠病


腹痛。吴丽等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黄附子汤通过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水平,减少胰腺STAT3,p-STAT3蛋白表达,减轻胰腺过度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保护胰腺作用。


4.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刘建秋等观察支气管哮喘130例,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益气化痰平喘方(淫羊藿15g,附子10g,黄芪10g,太子参10g,款冬花12g,清半夏10g,五味子10g,炙麻黄10g),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3.34%,肺功能及ACT评分较治疗组也有明显改善。


5.治疗肾病


谢永祥等将1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50例予双嘧达莫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理中汤,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清纤维化指标TGF-β1含量,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HA、LN、C-IV、PC-Ⅲ及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加味附子理中汤有抗纤维化、缓解病情的作用。


6.治疗骨骼关节病变


关节炎。彭代平等运用桂枝附子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TNF-α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该复方对TNF-α、IL-1等促炎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认为桂枝、附子在不同的复方配伍环境中发挥着抗风湿作用。


腰痛。刘益兵、张勤安等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病程3月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治愈30例,治愈率51.7%,好转2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9.7%,疗效确切。


闫进军观察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治疗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6.7%,疗效突出。


李泰标等观察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对照组则口服尼美舒利缓释片常规治疗,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疗效确切。


现代药理研究


1.强心作用


应用熟附片2.5%0.1ml或5%0.1ml煎剂对离体蛙心均显示强心作用,当心功能不全时该作用更加显著。当浓度大于20%0.1ml时,由于所含乌头碱的作用,可出现严重中毒反应,并导致心脏停搏。


2.对心率(律)的影响


附子煎剂对离体哺乳动物心脏,不仅显示心肌收缩力增加,还可以使心跳频率加快。附子注射液能对抗垂体后叶激素所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3.对血压及血流的影响


附子煎剂可使猫的冠状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增加,还可使心衰猫的血压升高,能明显升高清醒犬的血压,但其升压作用可被α-受体阻滞剂所阻断。


4.对炎症的影响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呈现抑制作用,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呈明显消炎作用。


5.对血管渗出的作用


附子煎剂对血管渗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6.镇痛作用


用电刺激小鼠尾法测定,皮下注射乌头碱0.025mg/kg即有镇痛作用。0.1mg/kg的镇痛效果比吗啡6mg/kg的作用还强,但镇痛指数降低。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可使T细胞和RE花环形成细胞明显上升。


8.局麻作用


附子能刺激局部皮肤、黏膜和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和灼热感,继而麻醉,丧失知觉。


9.抗寒作用


附子煎剂能延长处于寒冷状态下的小鸡和大鼠的死亡时间,减少同一时间的死亡率,并延缓小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


临证配伍应用


附子配干姜、人参。治疗亡阳证,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用于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


附子配肉桂、山茱萸。治疗男子阳虚阳痿、腰酸冷痛、夜尿频多,女子宫寒不孕。


附子配伍干姜、葱白。治疗久泄、久痢,阳虚不固者,以驱逐阴寒,温通阳气。


附子配茯苓、白术、干姜。温阳利水,治疗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气不化之水肿。


附子配茵陈、白术、干姜。温中健脾化湿,治疗脾阳不足,寒湿内阻之阴黄证。


附子配麻黄、细辛。补肾温经散寒,治疗肾阳虚外感风寒证。


附子配桂枝、生姜等。温经助阳,散寒祛湿,治疗阳虚寒湿内侵之证。


附子配全蝎。温经散寒止痛力强,治疗感受寒邪所致头痛。


附子配薏苡仁温阳散寒除湿宣痹,治疗寒湿胸痹。


附子配干姜、白术、党参。温阳散寒,益气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腹痛。


附子配大黄。温经散寒通便,治疗阴寒积聚,腹痛便秘。


附子配当归。温经补虚,活血化瘀。治疗血虚寒凝之痛经。


附子配牛膝、杜仲。温阳散寒强腰,治疗寒湿内蕴之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子与肉桂、山茱萸、枸杞子配伍补。肾益精固涩,治疗肾虚之夜尿频多。


用量及禁忌


内服:附子水煎服,常规用量为3~15g,宜先煎一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附子的毒性与用量多少、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及配伍是否得当、药物品种及采集季节有关。


附子经过炮制,其毒性可减少70%~80%,关于附子的宜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指出:“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的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老年肝肾功能不全需要久服者,应间断服用,以防蓄积中毒。临床可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剂量。如当用作引经药时可用到1.5~4.5g;强心、温中散寒止痛可用4.5~9g;救治虚脱休克可用3~9g;不要生用,一定要加工炮制后才能用,入汤剂一定要先煎,久煎,一般为半小时至一小时,用量越大,煎煮时间越长,煎煮时间越长,药物的毒性越小,强心作用则越强。一般治疗寒症,附子的用量往往超过15g,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风寒湿关节痛及其他寒症的患者,用量往往偏大,但煎煮时间也必须长,如临床使用30g、60g、100g,其煎煮时间需要3小时、6小时、10小时不等。临床报道,附子配伍麻黄、威灵仙、吴茱萸、蟾酥、罗布麻、山楂等均有致中毒的可能,以上配伍虽曾在张仲景方中出现过,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但临床验案提醒我们,与上述药物配伍应谨慎。


禁忌:凡阴虚阳盛,高热,大便秘结,热证疼痛及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肝肾、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喝咖啡,以免中毒。


中毒表现及解救措施


1.中毒表现


服用附子发生中毒,根据严重程度依次可表现为下列症状:首先是嘴唇、舌头发麻,然后出现肘关节以下发麻及胸口麻木、发闷,心跳加快。进而出现小腹、膝关节以下发麻,视物模糊等症状。附子中毒症状一般出现在服药15~30分钟之后,重度中毒可表现为以下特点。


麻木、颤抖。依次是口舌唇麻,继而面部发麻,继而全身发麻,出现感觉障碍,痛觉减轻;重者出现唇舌、肢体颤动,语言含糊不清,肢体无力,不能行走,重者卧床不起。


意识障碍。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慌,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甚者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神经反射障碍,瞳孔缩小等。

衰竭症状。有的患者血压下降,可陷入休克状态,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昏迷、口吐白沫、四肢厥冷等症状。有的或因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而死亡。


2.解救措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肘后备急方》提出了附子中毒的解救方法:“以大豆汁、远志汁,并可解之。”《本草经集注·解毒》也指出:“乌头、天雄、附子毒,用大豆汁、远志、防风、枣肌、饴糖并解之。”《本草备要》指出:“其中毒者,黄连犀角甘草汤解之,黄土水亦可解。”(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