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安徽省药监局第一分局“五项举措”助力B证MAH健康发展

  • 作者:郑海东 杨成松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4-07-15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近年来,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单独持有B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B证MAH)迅速发展,为合肥区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同时,作为新型药品生产组织形式,此类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也面临质量保证能力不足、质量管理经验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安徽省药监局第一分局积极探索,综合施策,通过实施五项指导帮扶措施,强化企业法规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生动力,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区域共有32家B证MAH,占全省62.75%,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趋势。今年4至5月,国家药监局对合肥区域药品委托生产监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给予充分肯定。


  开展集中调研,促企健康发展。2023年,第一分局针对B证MAH迅速发展形势,集中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调研10家B证MAH,延伸调研5家相关受托生产企业,组织12家B证MAH召开座谈会,向全部B证MAH及其受托生产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问题建议48项。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该类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举措,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截至今年6月底,已落实政策解读、组织企业交流互鉴等措施12条。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偏弱,需要监管部门帮助支持的诉求,分局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药品监管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开展全线检查,促企质量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药监局、安徽省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委托生产监管的工作部署,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对辖区32家B证MAH开展全覆盖检查;对4家受托生产的药品生产企业,联动相关省、市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跨区域延伸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缺陷问题,安排专人,实行“一对一”帮扶,持续指导企业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委托受托双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对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列出风险清单,促企防控风险。结合B证MAH历次检查缺陷和委托/受托药品生产企业、品种、剂型、集采中选等信息,列出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风险清单,告知企业在关键人员资质和履职能力、共线风险评估和风险研判、委托检验、责任赔偿、药品追溯、供应商审计、偏差和变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全程管控”意识。截至今年6月底,第一分局将风险清单告知32家B证MAH,指导帮扶企业自查自改,做好风险防控。


  举办法规宣贯,促企合规发展。针对B证MAH普遍存在对药品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短板,结合专项检查,第一分局召开B证MAH法律法规宣贯会,通报检查总体情况和典型缺陷,指明共性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从具体案例切入,以案释法,生动解读B证MAH的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对企业开展警示教育,引导企业“守好底线、不越红线”,持续提升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的合规性。组织39家B证MAH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闭卷法规测试,引导企业以上率下,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质量安全和企业发展齐头并进。


  搭建沟通平台,促企交流互鉴。针对B证MAH质量管理经验欠缺等问题,组织召开B证MAH交流座谈会、质量管理经验专场交流会、无菌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暨培训指导会,搭建B证和B证、B证和A证、委托和受托药品生产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分享典型示范企业在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信息化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心得体会和经验做法,促进企业间交流互鉴,提振企业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分局通过实施五项指导帮扶措施,助力合肥区域B证MAH健康有序发展。这一做法更好地将服务寓于监管之中,以指导帮扶的方式实施监管,既是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实践层面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增进政府部门与管理对象之间的信任度、互动度,使监管更易于被企业接受;也紧贴了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提升竞争能力的需要,将被动合规的监管压力转化为主动合规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企业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主动承担B证MAH应承担的责任,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郑海东 杨成松)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