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医院制剂受追捧滥用现象需警惕

  • 作者:路欧文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 2019-05-31

  近年来,北京市各大医院的自制制剂一直备受市民青睐,因价格低廉、效果明显,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明星小药”。这些自制制剂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催生出一支代购大军。近期,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北京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等部门针对网络非法销售医院制剂乱象开展了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舆情走势和关键节点


  以4月25日~5月23日为监测时间段,通过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查询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高于网民关注度。


  第一阶段:北京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切勿通过微商购买医院自制制剂


  4月25日,北京市药监局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文提醒消费者:切勿通过电商平台、微信等购买“医院小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能在购物网站、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医疗机构外售卖,即使是在医疗机构内,也应严格按照制剂说明书使用。央广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进行转载。


  第二阶段:媒体报道各地“微商兜售医院明星自制制剂”现象,舆情波动


  每日经济新闻发文称,以著名的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为例,在“小红书”搜索相关关键词,发现有2682篇推荐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和开药的“种草笔记”。在北京,不少大医院自制的“小药”也受到患者追捧。健康时报网发文称,各大医院物美价廉的招牌院内制剂、“明星小药”,在经过微商转卖之后,价格暴涨数倍,但仍有不少患者购买。


  第三阶段:北京市多部门联合打击网络代购“明星小药”,评论文章涌现


  5月19日,中国新闻网发布《北京警方严打网络代购 捣毁销售“明星小药”窝点12个》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环境食品药品和旅游安全保卫总队联合卫生、食品、药品等多部门,针对网络非法销售医院制剂乱象,开展专项打击整治


  行动,共计捣毁非法销售“明星小药”窝点12个,刑事拘留16人,查获涉及北京市20家医疗机构的制剂近100种3600余盒(剂),起获涉案就诊卡300余张。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法制网、光明网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


  此阶段评论文章多为呼吁加强监管,为建立药品供给新机制建言献策。如正义网发表《时评:惩处倒卖“明星小药”同时也应思考如何惠及大众》称,在打击非法销售“明星小药”过程中发现群众需求量较大的产品,是否可以尽快纳入“调剂程序”,早日实现跨医院甚至跨地域购买?每日甘肃网发表《对“明星小药”既要治违规也要扶共享》称,相关部门要在审批和监管上加以创新,促使各地医疗机构积极合作,共同推动,让“明星小药”大放异彩。光明网发表《“明星小药”需打通更多使用路径》称,对违法经营“明星小药”的机构或平台必须严格管理,但与此同时,如何放开“明星小药”的合理使用途径也值得探讨,比如让药厂对这些制剂进行评估和收购,合理定价,制定规范的适应证,让“明星小药”成为名正言顺的药品。或者,推广网络远程就医流程,让医疗机构可以方便地为外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且邮寄药品也可以算作院内使用。另外,在异地就诊方面,也可尽快做到全国一盘棋,让外地患者有更多机会获得“明星小药”。南方网发表《被微商炒作的“明星小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称,微商倒卖“明星小药”之所以存在,既是药品流通进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一系列监管问题,也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催生了所谓的“商机”。对此既要加大监管力度,也要探索这类药品供给的新机制,唯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广州日报》刊发《监管“明星小药”应疏堵结合》称,对一些使用几十年且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医院制剂,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注册门槛,简化注册审批流程,促进医院与企业对接,加快医院制剂产业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有效的药品供给,杜绝“黄牛”倒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舆情点评


  医院自制“明星小药”,因其物美价廉,而且有大医院背书,颇受公众欢迎。许多外地患者无法方便购药,只能寻找代购,因此催生了一批医院制剂的代购大军。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不时有媒体报道医院自制制剂被非法倒卖的现象。此次,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力地回应了媒体关切。


  医院自制制剂必须由医生检查判断开具处方后才能使用。而代购则增加了药物滥用的风险,加价倒卖医院自制“明星小药”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对这种行为应该坚决予以打击。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患者的正常用药需求。当合理使用途径不通畅时,不合法行为就会有机可乘。从媒体评论来看,大多是建言医院制剂能够在更广范围合法合理使用。如何能让这些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惠及更多患者,值得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路欧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