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 作者:
  • 来源:中国网
  • 2020-03-24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24日15时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6号)东楼三层中会议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请相关疾控专家和医疗专家回答媒体提问。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强医疗救治,将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要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


  我们请来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尊友先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先生、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王融冰女士,请他们就防控措施、患者诊治、通用方剂等来回答媒体提问。


  2020-03-24 15:00:24


  主持人: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3月23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全部为湖北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5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69人,重症病例减少176例。


  截至3月23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735例,其中重症病例15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3159例,累计死亡病例3277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171例,现有疑似病例13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9118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2077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例,为武汉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4例,其中武汉426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全部为武汉病例;现有确诊病例4318例,其中武汉4268例;这里面重症病例1539例,其中武汉152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0323例,其中武汉43214例;累计死亡病例3160例,其中武汉2524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1例,其中武汉50006例。


  3月23日0时—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4例,其中北京31例,广东14例,上海9例,福建5例,天津4例,江苏3例,浙江2例,四川2例,山西、辽宁、山东和重庆各1例。截至3月23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2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7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5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5例,台湾地区195例。


  3月23日,新增确诊病例78例,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本土确诊各1例,境外输入74例。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全球确诊病例已突破30万例。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以上是疫情情况。


  2020-03-24 15:03:30


  主持人: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0-03-24 15:03:49


  新民晚报记者:


  上一次发布会上您提到新冠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请问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有什么共同特征?相比其他的病毒感染疾病比如SARS、手足口病等新冠肺炎具有什么不同之处?谢谢。


  2020-03-24 15:08:10


  王贵强:


  病毒性疾病是有共性的,新冠病毒感染也是病毒性感染的一种。病毒是一个非常小的,在目前来讲是最小的一个微生物,需要在细胞内存在,必须有一个细胞养着它,才能生存,才能复制再感染其他的。目前病毒疾病总体来讲没有特效药,现在大部分病毒疾病都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只有少数的抗病毒药用于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流感的抗病毒也是抑制了病毒复制,并没有清除,也就是说吃上以后使病毒血症时间短了,使病毒存在时间短了,最大程度减少病情的进展,缩短了病程而已。现在乙肝病毒也是通过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情稳定,去不了根。艾滋病也是一样,必须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现在只有唯一的一个慢性病就是丙型肝炎可以治愈了,丙型肝炎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彻底治好,这是现在唯一能够通过抗病毒药使疾病治好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新冠病毒的特点和流感、和非典比较也有一些特点,比如它的传染性相对强,比SARS强很多;从致病性来看,相对比流感重、比SARS轻。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从转归来看,病毒存在时间初步看好像时间比较长,病毒排毒时间相对长一些,这可能和SARS、流感相对比来讲它更长一些。所以对这个新的病毒性疾病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还在逐渐积累经验,通过各种研究、临床观察,希望通过大量的数据观察、研究工作,能够逐渐认识新冠病毒的整体特点,包括病毒血症的情况,病毒的动态变化、转归等等。谢谢。


  2020-03-24 15:16:4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以来,国际疫情的快速蔓延导致境外输入风险一直持续增加,专家们有没有研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境外输入病例走势会如何?口岸城市、枢纽城市的防控压力是不是会一直加大?大家最关心的是,境外的输入会不会导致本土的第二次大流行?谢谢。


  2020-03-24 15:18:48


  吴尊友:


  谢谢你的提问。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的形势非常不乐观,还在继续蔓延扩散。刚才主持人已经通报了境外输入的情况,从数据来看最近输入的病例在增加,我们的枢纽地区和口岸城市防止输入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大家都很关心,我们国家的疫情暂时得到很好地控制,境外疫情不断上升,那么输入增加以后会不会出现再次流行。


  我可以这样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建立了“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能够很好地抵御境外输入病例。第一道防线,境外感染者在入关时海关是第一道防线,海关通过测量体温、询问症状,以及对旅行史的报告,能够发现如果有症状或者出访前已经有症状的可以筛查出来,筛查出来以后直接送到指定医疗机构治疗。第二道防线,入境后的人员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如果处在潜伏期的进来了,这14天的观察期就能够发现,出现症状后很快会送到指定医疗机构去诊断治疗。第三道防线,万一第一道、第二道还有漏的,避免出现症状以后,他总得要去到医疗机构就诊,经过前一阵的新冠肺炎的防疫实践锻炼,我们的医务人员已经有了这个意识,一旦有病人很快能够诊断治疗。目前为止,我们的输入病例基本堵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我们兜底的第三道防线还没有发现病人,所以我们的“三道防线”应该能够很好地防范输入病例造成再次流行。


  2020-03-24 15:19:06


  香港中评社记者: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患者陆续出院,请问在患者康复方面中医药有什么优势?能发挥什么作用?谢谢。


  2020-03-24 15:19:23


  王融冰:


  你的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康复期治疗是中医的传统也是中医特色,目前经过前一段救治工作,大约7万多患者已经进入康复期。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调研,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些症状,比如乏力、纳差、不想吃饭、心慌、气短、失眠、抑郁等,这些症状的彻底解决需要中医药的帮助,中医药治疗疾病是整体调治,在这方面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药、中医技术,这些中医技术不仅在中医院应用,在一些西医院的康复科和康复医院都广为应用,疗效确切。


  在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还有最近印发的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里都具体介绍了很多方法。第一是辨证论治药物治疗,这些是一少部分病人需要,大多数的康复治疗需要中医特色技术去干预。绝大多数症状是属于功能性的,通过中医调理会比较快见效。中医康复专家介绍了很多,比如中医饮食上的调整,一些食谱很开胃。还有中医特色的五行、五音和五脏相关联的音乐,听到了这些音乐,心情自然有些舒缓。还有大家熟悉的针灸、拔罐、刮痧、耳豆、穴位按摩,针对疫情还推出了呼吸锻炼的六字诀,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之前都推荐过介绍过,武汉地区还编制了康复操,这些都有利于病人舒缓情志、增强体质,尽快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到患病前的健康状态。武汉还有康复驿站和中医康复门诊,武汉地区以外没有那么多病人,中医康复门诊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些中医技术涉及到药物、经脉,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


  另外,有一些病人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有些人肺炎吸收的比较慢,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用药物可以促进肺炎吸收。还有少数的危重病人、重病人出现肺功能受损或者肺纤维化,一旦形成肺纤维化这将伴随终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吸取抗击SARS的经验,应该让这些患者尽早的得到中医的辨证施治,同时还要有康复方法的训练,尽量减少损伤。


  中医如何减少纤维化呢?这不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不是一般康复能够解决的,需要患者和医生坚持一段时间,开始可以辨证施治用药物解决,后来不能长期靠汤药,需要用一些中成药。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成果,可以为病人在长期治疗上用中成药维护健康。这些需要患者的坚持也需要医生耐心为病人辨证施治选择药物。一般情况下,中医从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脾肺两虚入手治疗,根据既往经验也是可以取得疗效的。谢谢。


  2020-03-24 15:40:45


  中阿卫视记者:


  目前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其中也包括中医方面的经验。中国是否会向世界推荐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2020-03-24 15:41:05


  王融冰:


  昨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女士已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我们行业,前期已经取得的一些工作经验、体会,我们非常愿意和国际上的同道们一块为疫情救治尽自己的努力,跟大家分享中国经验、中医经验、中医方案。谢谢。


  2020-03-24 15:41:19


  深圳卫视记者:


  据了解,流调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各地也派出了流调人员赴湖北武汉,请问目前流调工作的基本情况是怎样?有哪些新发现?谢谢。


  2020-03-24 15:42:46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流行病学调查在抗击新冠肺炎对于很多传染病的防治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调做什么?如果报告一个传染病,疾病控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第一要明确他怎么感染的,谁传染他的,这是第一个要弄清楚的。第二,他现在发病了,发病前他接触了哪些人?会不会把这个传染病传给其他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我们控制疫情至关重要。它取决于你调查的仔细不仔细、认真不认真,这里取决于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信任、沟通和交流。你问的仔细,就能够帮他回忆他发病前一段时间他接触了多少人、哪里接触的,什么方式接触的,有没有可能造成传播,这个就叫密切接触者。发现了密切接触者以后,对于新冠肺炎的情况来说,所有的密切接触者要隔离观察14天,这14天是根据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而来的。如果这个病人接触的人可能被感染了,在观察14天的时候他应该要发病了,如果不发病就说明他很大可能没有被感染。我们流行病学调查把整个传播链以及传播的网络给它描绘清楚,使得我们的控制更加有效。


  对于现在我们的重点,一方面在湖北武汉要继续做好出院病人和康复期病人的继续观察,因为我们对这个病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重点是如何防输入,防输入的调查中,包括发现病人的,在机场、在海关发现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观察期间,就是入机场以后的14天观察期,留观的人发病了,对这些人还要再做流行病学调查,这些工作都是非常艰巨的。在2月20日我到武汉的时候,当时武汉有1800多个流行病学的调查队,每个队有5人,这样一支队伍对我们掌握疫情,掌握密切接触,控制疫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谢谢。


  2020-03-24 15:42:5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到目前为止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工作进展如何?有什么样的重要发现?谢谢。


  2020-03-24 15:43:13


  王贵强:


  谢谢提问,到目前为止有几个团队在做病亡患者的尸体解剖,目前得到的数据是29例进行了尸体解剖。从目前得出的数据来看,我们在第七版诊疗方案里大部分有所体现,当然样本量越大,可能对证据的支撑越重要。从初步病理结果来看,像临床看到一样,首先累及到肺,表现在肺脏里面有实变,有大量的渗出,有炎症细胞因子的侵润,和炎症细胞大量的浸润包括单核巨噬系统等等。同时也在肺里看到一些血栓、坏死的组织,看到了出血这样的表现。总体来看,肺部病变还是非常重的。


  同时病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在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堵塞了小气道,影响了气体的交换,直接影响到体内的氧合,氧就不够用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电镜下肺里还能够看到病毒颗粒。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发现病毒核酸,免疫组化方法看到抗原,提示这些病亡患者的病毒仍然在肺里存在,这些都给临床提供非常重要的提示。在临床上采用雾化、吸痰,积极通畅气道,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从病理上得到的信息。包括现在针对抗凝治疗的理念,抗病毒治疗的问题,这都是从病理得到的很重要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


  除此之外,从病理上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系统是受累比较重的,就是免疫系统。我们知道免疫是抵抗病毒细菌感染非常重要的自身能力。但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亡人群里可以看到,他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打击,这种打击是原因还是结果?目前还不清楚,但至少这个现象还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表现为脾脏缩小,淋巴结里的免疫细胞减少。淋巴结也好、脾脏也好,这都是所谓的网状内皮系统,都是免疫细胞存在的地方,而这些组织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同时,骨髓里的免疫细胞也少了。临床上可以看到白细胞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这和病理,和临床是非常吻合的,这也告诉我们,这些因素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病人最后死亡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临床上对重症、危重症的患者,现在诊疗方案里面也强调用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的办法,包括胸腺素、中药也可能提高免疫,达到有效的控制病毒复制、提高免疫的作用。


  后期我们要特别关注院内感染的问题,因为免疫力低了,非常容易出现细菌、真菌的感染,所以现在目前从危重症的病例也看到了这种现象,在后期常常出现合并各种感染,而这种合并感染常常是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其他脏器也有受累,包括心脏、肝脏、肾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血栓形成、出血、坏死,但是这些脏器损伤是不是原发的病变还不一定。肺脏损害以后缺血缺氧,氧气不够用了,因为这些脏器对氧气的需求都很大,出现低氧血症持续不能缓解,这些脏器自然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治疗上也要强调重要脏器的保护,预防脏器的功能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办法。从病理上给我们很多重要提示,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降低病亡。病理结果还在陆陆续续总结中,我们期待有更完整的病理,帮助我们下一步制定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谢谢。


  2020-03-24 15:43:33


  台湾中央通讯社记者:


  世界卫生组织把无症状感染者列为确诊,大陆把无症状感染者列为不确诊,背后的防控和治疗的逻辑原因是什么?第二,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谢谢。


  2020-03-24 15:49:43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很关心的。关于无症状感染者,什么叫无症状感染者呢?现在实验室诊断方法能够查出这个人他有新冠肺炎病毒,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些感染者是怎么发现的?通常我们前面讲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密切接触者,在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间,在有些地方对这些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测,发现了一些观察的人PCR阳性,也就是说实验室诊断他感染了病毒,但是没有症状。由于密切接触者不断地观察,有些人慢慢就出现症状了,出现症状的人很快就送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这些人就变成了确诊的病人。在观察期间发展成病人了。还有一部分到观察结束也没有出现症状,不管是他没有出现症状还是出现了症状,无症状感染者都在我们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当中发现的,而且都是受到管理的。


  那会不会造成传播扩散?不会。为什么?在中国我们现在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触者都已经纳入隔离观察,而且隔离观察都是独立的,一旦发现症状马上转到医院去诊断治疗,不会造成社会上的传播扩散。对于这种风险我们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所以防治措施方面对这个问题是密切关注的。谢谢。


  2020-03-24 15:49:5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不论是诊疗方案还是单独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诊疗方案,在救治措施中都包括氧疗和呼吸支持的内容,这些治疗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实际救治效果如何?谢谢。


  2020-03-24 15:57:28


  王贵强:


  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采取分层、分类救治,是这次非常重要的经验。当时武汉地区的病人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如何分流这些病人,根据他的特点进行相应救治,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已经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第一,轻型病例集中收治,进行隔离,不一定需要特殊的照护,只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转院。第二,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一定要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因为它病死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分层诊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大量病例,一定要强调分层救治,否则轻型病例会占用医院的床位等医疗资源,使重型、危重型等需要更积极救治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导致高的病死率,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训,也是很好的一个经验。


  从治疗措施中,我们强调综合治疗。所有的病例,不管是轻型、普通型、还是重症病例,氧疗都是非常重要的,个别轻型可能不需要,但一般的普通型都需要氧疗,因为患者已经有肺炎,肺部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氧疗非常重要。对于重症病例,呼吸支持非常重要。呼吸支持包括面罩给氧、鼻导管吸氧和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还包括上体外膜肺。当然这几个不同层次的呼吸支持是根据不同病情来选择的,一般病人吸氧就解决了问题,氧合就上去了,因为肺损伤不重。但严重的时候单纯吸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要吸痰、通畅气道,给他上呼吸机,所以氧疗和呼吸支持是新冠肺炎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氧气是各个脏器都需要的,如果氧气不能及时供应,就会导致多脏器的受累,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我们说氧疗是在所有病人都要采取的办法。当然,在救治过程中,对重要脏器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很多病人死亡是因为基础疾病,本身有心脏病、肝病或者其他疾病,恰恰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对于低氧不耐受,低氧血症更容易使这些脏器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在氧疗、呼吸支持的基础上,对重要脏器采取维护和支持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分层救治,充分的氧疗,脏器的维护等等,现在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临床救治效果。现在病死率明显下降,可以说分层救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谢谢。


  2020-03-24 15:57:41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总是听到ECMO,了解到ECMO是治疗这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重要设备,请问ECMO在此次救治过程中具体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20-03-24 16:02:31


  王贵强:


  这也是比较专业的问题,首先ECMO中文就是体外膜肺氧合,它是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组合,我们知道有人工肝,肝衰竭的时候我们通过人工肝,肾衰的时候有人工肾,就是肾透析,这些设备就是帮助这些脏器、替代这些脏器功能的。ECMO就是体外膜肺氧合,它实际上替代了两个脏器:肺和心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通过膜肺,它可以做氧气交换,因为肺脏损害以后,病理上可能看到透明膜病变,这个肺就不能正常的进行氧气交换。这时候用膜肺系统,帮助患者氧气交换,使外面的氧气能够进入到血液循环,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病情比较重的患者,肺功能不好的时候,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需要上ECMO。上体外膜肺系统同时对他的肺脏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肺脏功能不行了,让它休息一下,我们采用体外支持,使他的肺有机会进行修复和再生。肺里面的一些痰液有机会排出来,所以ECMO治疗对危重症患者是重要的抢救措施。第七版诊疗方案里也明确指出,如果这个病人通过有创通气甚至俯卧位通气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氧合仍然很低,建议及时上ECMO,保证病人的心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不出现问题。目前通过ECMO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谢谢。


  2020-03-24 16:02:45


  封面新闻记者:


  关于中医药的问题,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推荐的一款方剂清肺排毒汤,目前有没有新的进展?谢谢。


  2020-03-24 16:10:41


  王融冰:


  这个方剂是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次重点推荐的通治方,各方面都对它的疗效和科研情况给予非常大的关注。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区市在使用这个药,是通治方,适合各个时期、各个证型的使用,现在已经扩展到疑似病例的使用,收到的反馈情况良好。截至3月23日,湖北以外的10个省66个定点医院纳入观察的1265例确诊患者,没有1例轻型转为重型,也没有1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1241例,就是98%以上患者已经治愈出院。另外对于57例重型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进行临床观察,没有1例转为危重症,已有42例(73.7%)治愈出院,出院患者未见肝肾损伤。


  关于清肺排毒汤的中医文献和对方、药、证的综合分析研究已经发表了文章,大家可以看,写的很详尽。另外,王永炎院士,国医大师路志正、薛伯寿、张大宁、孙光荣、金世元、唐祖宣等专家,从中医方面对这个方剂给了充分肯定。清肺排毒汤的药用机理、物质基础现在正在加紧研究。最近大家可以看到《中草药》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从分子网络水平探讨了这个方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机制。


  另外基础研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需要有动物模型,模型要稳定,要能够重复,能够真正的反映问题,所以这个过程比较长。也有很多单位在这方面正在加紧做工作,比如海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等都在积极做这方面工作,从多角度开展有效物质的探讨,对靶标通道以及作用机制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有些研究发现,这个方剂21味中药归经到肺经,已经预测出790个潜在的作用靶标,这些作用靶标集中在免疫、抗炎、内分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可以抑制细菌内毒素的产生,并且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且不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力,缓解炎症风暴。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完成了清肺排毒合剂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以及安全性研究。另外四家中药企业完成了清肺排毒复方颗粒剂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研究,可以让这个方剂更好地为抗击疫情服务,为临床救治服务。谢谢。


  2020-03-24 16:11:0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都在蔓延,近期有一些专家和别的国家的医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共同关注?谢谢。


  2020-03-24 16:18:01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包括今天上午我还参加了外交部和拉美区的25个国家的交流,上一周已经和80多个国家进行经验交流。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国是遭遇到全球大流行的第一冲击波,这也给我们有机会比别的国家更早的认识新冠肺炎,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仅为我们国家控制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包括分离出病原体、认识平均潜伏期、传播途径,这些都是我们制定防控策略、制定防控和诊疗指南的最重要科学依据。我们的防控指南翻译成英文,及时向世界公布和分享。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最主要的我们用了应对传染病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对所有传染病来说控制策略主要要从三个方面来抓。一个是传染源、一个是传播途径、一个是易感人群。对于新冠肺炎我们的认识还很有限,所以我们“三管齐下”,对于传染源我们采取“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通过“四早”就把传染源发现出来,给他隔离了、治疗了。第二个是切断传播途径,现在大家戴口罩、手卫生洗手、通风,这就是切断它的传播。易感人群怎么保护?当时我们把春节长假延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这三个环节加在一起最核心的是什么?最核心的是把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分开。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背景,它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应用,很多国家都在询问我们这些做法,而且很多也都在借鉴和参考我们这些做法。谢谢。


  2020-03-24 16:18:12


  经济日报记者:


  现在在一些低风险地区,一些党政干部出席会议的时候带头摘下了口罩,这样是不是鼓励公众在外出活动时摘下口罩,这样会不会增加疫情反弹的风险?谢谢。


  2020-03-24 16:18:27


  吴尊友:


  戴口罩是很有科学的,为什么说很有科学?可能大家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有媒体也报道了欧美国家不主张健康人戴口罩。新冠肺炎排毒,排毒在症状前期的时候,叫做“潜伏期末”和“临床症状前期”排毒最高,也就是说如果健康人遇到一个潜伏期末期的病人,他虽然没有症状也会造成传播。这是为什么鼓励健康人要戴口罩。


  再看看这个病毒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环境?通常它会在病人住院就诊的医疗机构,所以医疗机构的环境是比较危险的,有新冠肺炎病人就诊治疗的环境是危险的。再一个是有新冠肺炎病人的家庭,他还没有就诊的时候是危险的。第三个是新冠病人没有就诊期间,他出现了症状,或者一些排毒,他在一些封闭环境比如电梯、公用交通工具。随着我们国家疫情的控制,各个地方没有新发病人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时间已经两周、三周了,对于这些地区,或者把不同地区按照疫情的轻重缓急分成高中低,对于低流行地区,应该说环境当中基本上没有病毒,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怎么戴口罩?国家卫健委专门发了公众科学使用佩戴口罩的指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家里,在空旷的外环境里没有必要戴口罩。一般人群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备好口罩,到人员聚集的地方和人流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要戴口罩加以保护。这个指南分为普通人群、特殊场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重点人群,对于不同的人群有具体的指南,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查查看,这个指南对于帮助我们科学使用口罩,正常恢复日常生活都是有帮助的,谢谢。


  2020-03-24 16:18:42


  中新社记者: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报道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病人有的早期发病并不是非常凶险,但是有的会突然有一个加速,有的病人就会快速进入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对于外界一直非常关注的炎症因子风暴的现象,能否给我们再介绍一下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救治增加难度?通过对前期对全国重症病例的救治,目前我们积累了怎样的诊治经验?谢谢。


  2020-03-24 16:55:25


  王贵强:


  谢谢你的提问。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我们还不清楚。按一般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规律来讲,它是机体免疫和病毒相互斗争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机体免疫状态很好,可能把病毒很快控制住,还没导致炎性病变就痊愈和恢复了。但是有一部分老年人、抵抗力比较差的,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出现持续的拉锯战,最后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基础病的,新冠肺炎累及肺脏,导致缺血缺氧。由于重要脏器受累,本身有基础病,很多病人不是死于新冠肺炎而是死于基础病的恶化,包括心梗、肺栓塞,合并感染等情况。我们确实看到了有些年轻人,会出现病情突然变化,但发生率不是很高。确实像你说的有可能存在炎症因子风暴,也就是说他机体的免疫状态很高、过强。过强也不行,机体免疫需要一个平衡,免疫力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如果过强了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导致我们自身组织细胞的损害,也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不能很好地识别自身,把我们自己当敌人打,出现自身免疫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肝病,有一部分患者就是年轻力壮的,感染乙肝了也好,戊肝也好,大部分稳定、自限,但是有一少部分出现严重损害,就是过强的免疫清除机制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很多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种炎症介质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首先影响血液系统,受累以后会出现全身各个脏器的受累。从病理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出血、坏死、血栓的形成,这都和过强的炎症反应相关。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监测预警指标,希望早期发现这些征兆,及时地干预。第七版诊疗方案里,也强调比如白介素-6水平逐渐升高,就要特别关注。因为白介素6本身就是一种炎症介质。所以,这种炎症介质升高的时候,可能会愈后不良。还有,持续的低氧血症、乳酸堆积,本身也会出现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继发的各种脏器损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此外,如果患者病情进展快,如肺片看到肺部病变快速进展,这告诉我们这个病人病情可能会变重。其他常见的炎症指标,比如C-反应蛋白、血沉、铁蛋白等,这些都是反映炎症的一些指标,如果它们快速增加,提示这个病人可能会有炎症反应,出现炎症因子风暴,要积极的进行干预。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疗上也提出,对快速进展的、有明显炎症因子大量蓄积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激素,短时间内的小剂量的激素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对这样的病人确实要抑制他过强的免疫反应,但是使用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有后续的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等风险,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掌握。


  我们在第七版诊疗方案里,把白介素6受体的拮抗剂也作为治疗药物推荐。因为它阻断炎症因子途径,可能对临床是有益的,初步也看到了一些效果。综合来看,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不同人群的转归差别很大。老年患者有它的特点,有基础病的患者也有它的特点,年轻人尽管病死率不高,但不能忽视病情可能突然变化的情况。目前,中国在救治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诊疗方案中也逐步体现了针对这类人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谢谢。


  2020-03-24 16:56:41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近期武汉市出现了一些门诊发现无流行病学史的病例,请问他们的感染渠道是否有新的调查进展?该病例的出现对于下一步完善防控工作有怎样的提示?谢谢。


  2020-03-24 16:57:22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很敏感,实际上当时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和武汉市卫健委的同志进行了沟通,向他了解了情况。他说他们也做了调查,后来在网上专门把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了。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是有限的,虽然我们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们控制的很严密,只要出现一个病人还要及时发现、及时跟踪处理,对于防控疫情阶段性胜利以后怎么巩固、怎么防止第二次传播流行非常重要。谢谢。


  2020-03-24 16:59:11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现在很多低风险地区正陆续开学,但很多地区的教室的学生密度比较大,很难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控措施呢?


  2020-03-24 16:59:49


  吴尊友: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和前面提到的低风险地区的领导摘口罩很类似。低风险地区外界环境当中没有病毒,低风险地区的学生和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以后,也排除了他们潜伏期感染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老师,感染的风险已经非常低了。我们在防范学校发生疫情继续做防护措施还是有必要的,最主要的是做好学生和老师每日监测,监测体温、监测症状,如果出现体温和症状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和卫生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谢谢。


  2020-03-24 17:00:41


  中国网记者:


  近期世卫组织强调此次疫情中年轻人也面临着巨大风险,请问目前的病例当中年轻人的比例占多少?重症率和死亡率分别是多少?他们的疾病表现以及疾病发展和老年人有怎样的区别?谢谢。


  2020-03-24 17:04:04


  王贵强:


  这次新冠病毒肺炎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疾病转归、发病率等方面确实有很多不同。首先,年轻人的病死率相对老年人是比较低的,但目前还没有最后的数据统计。前期有一个CDC每日播报的数据,是35岁以下病死率在8%左右,高年龄组病死率占比比较高,低年龄组病死率非常低,20岁以下是极少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病死率更高。刚才提到,这个病的特点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病死率高,这个是明确的。所以,对于这类人群,要积极的救治和照护。年轻患者要及时发现病情加重的风险,及时地救治。当然刚才提到有些患者突然病情变化,可能和机体免疫相关。谢谢。


  2020-03-24 17:04:31


  健康报记者:


  我们知道在新冠肺炎患者当中,尤其是重症患者当中,有很多人合并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础疾病,请问治疗过程中如何平衡这些疾病的诊疗方案?救治原则是什么?谢谢。


  2020-03-24 17:05:16


  王贵强:


  这也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刚才已经提到,新冠病毒感染后,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患者,有比较高的病死率,重症比例也比较高。武汉地区现在住院的大部分病人都是老年人,并且合并基础病,因此,在新冠肺炎的救治原则中,非常明确的提出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病,进行脏器维护和支持。所以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不是单纯治疗肺炎,还要治疗所有的基础病。因为现在很多病人是因为基础病加重或合并感染导致最终死亡。目前,在武汉和其他地区,我们对基础病的救治是非常积极的,针对肺脏有氧疗、呼吸支持,如果效果不好的,还有插管小分队进行气管插管。因为,持续的低氧血症会导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使有基础病的脏器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衰竭。同时,针对这些重要脏器,包括肝脏、肾脏、心脏等,还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维护。在武汉地区,有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呼吸科、感染科、ICU、心脏科、血液科、肾内科等专业。通过采取这样积极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确实看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病死率明显下降。尽管现在剩下的病人都比较重,但是从目前数据来看,总体病亡率还是比较低的,说明多学科诊疗模式是针对有基础病患者的一项重要的救治措施。谢谢。


  2020-03-24 17:14:39


  主持人:


  谢谢几位嘉宾,今天发布会几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了很多防控和诊治的专业知识,再次对各位表示感谢。明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回答媒体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欢迎把问题提前留给我们。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03-24 17:15:10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