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天津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打造“中医药强市”

  • 作者:杨菲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2-09-13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今年1月,天津市印发了《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中医药产业链规模达到16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5%。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优质产品、配套服务供给高地。


  截至目前,天津市拥有18家中医药产业链规上企业,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13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5家。根据券商的2021年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与全国中药行业相比,天津营收和利润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上市企业平均水平。


  “根据我们整理的全国68家主要中药上市企业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营收超100亿元的企业有7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天津企业天士力、红日药业、中新药业位列其中。基于主要上市企业营收来看,天津市排名位列全国第4位。”天津市科技局生物医药处四级调研员高宁说。


  作为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其中之一,天津市中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资源集聚,目前拥有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针灸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国家级和市级重大创新平台。


  持续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药研究创新高地


  天津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任实验室主任的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持续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药研究创新高地。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中药方剂配伍科学内涵的诠释为研究重点,采用多学科交叉技术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的作用原理,发展形成了组分中药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解决制约中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提供了路径和关键技术。同时,该实验室形成了“组分中药配伍理论及方法”“组分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组分中药成药性评价及转化”“组分中药智能制造应用基础及示范”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服务人民健康,研发糖脂清片、丹知青娥片等多种创新中药,并推动培育形成过亿元中药大品种群,为全国近百家企业产品二次开发升级提供支持。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然是中医药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天津市探索形成了一种“思维+原创+科技+转化”的中医特色研究模式。现代科技助力了抗疫中药“老药新用”以及新药研发。在疫情早期,张伯礼院士团队开展已上市中成药快速筛选和抗新冠病毒中药活性组分筛选,创建了应急状态下中药新药发现模式和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的宣肺败毒颗粒入选“三药三方”,并在抗疫一线广泛应用。


  天津市科技局实验室工作处一级主任科员丁瑞卿说:“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自2021年正式揭牌以来,快速响应国家疫情防控部署,落实国家及天津市加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康复科研攻关研究的任务,启动第一批应急项目,2022年首批自主立项项目7项,聚焦‘四个重大’关键问题,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遴选一批重点项目,并通过专家评审,共立项14项。”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例如发挥中医循证评价平台优势,开展“奥密克戎”感染患者证候学调查研究,明确“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证候学特点,服务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案优化;联合组分中药研究平台和超级计算平台,筛选出一批抑制病毒复制活性强、具有成药性前景的中药组分或成分;研发的新冠肺炎有效治疗药物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获加拿大天然和非处方健康产品管理局审核通过获准上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亿余元。


  接下来,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将完成团泊二号、海河一号、海河二号样机研制工作,完成清金益气颗粒的新药研发工作,有效推进立项项目研究,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并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


  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起草的《行动计划》提到,天津市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链。今年1月,本市印发了《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中医药产业链规模达到16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5%。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优质产品、配套服务供给高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长板”。


  “名医堂”是本市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探索。基本形成了以“优质化”“品牌化”“规范化”“智慧化”为原则,按照“医疗为主、产业为辅、辐射世界”的工作方针,充分结合名医团队专业优势和企业创新优势,打造医疗、康复、治未病、养生、新药研发等综合产业平台的建设方向。


  “名医堂”将通过“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利用2年时间完成名医堂试点建设工作,依托区域医联体、重点学科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分层级建设“旗舰”“区域”“基层”名医堂,到2023年底,试点建成旗舰级名医堂4个,区域级名医堂16个,基层级名医堂30个,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层次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建设目标。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于春泉介绍,为加快推动中医药产品创新,鼓励中医医疗器械智能化创新,本市将依托名医堂工程,积极推进相关中医药新产品孵化,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医疗机构制剂、医疗器械,以及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诊断试剂等进行系统布局,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并推动多场景转化。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药监局、市医保局等六部门出台了《天津市中药制剂工程实施方案》,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进行遴选,在全市范围内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在此过程中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引导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进行中药制剂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助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本市已有3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开展了创新“互联网+中医药”教育服务新模式,建设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与世界分享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方药和经验,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出口。


  于春泉介绍,本市将进一步支持并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天士力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好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同时,将天津医药集团、津药达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中医药服务出口发展能力的企业纳入到全市培育体系,从各单位特色优势出发,逐步培育并推进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申报工作。


  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地处团泊新城西区的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不断吸引优质产业资源聚合,形成了“一轴一带四片区”的整体结构。


  医教片区规划以诊疗服务、医药研发、医学教育为领航功能,积极探索建立健康、人性化诊疗医养新平台,打造“中国医疗双航母”的国际医学中心、国家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健康教育、科研、医疗服务联动发展。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威介绍:“目前,已建成的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和正在建设中的医科大学聚集了天津市三所健康领域优质高校资源,已有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等超过25家机构企业入驻。协和博精医学诊断中心作为合作示范区与协和合作的首个产业项目,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为院地合作医疗产业转化提供示范样板。”


  创新片区对标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园区,紧密围绕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突出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建设新型医学转化科研平台、医药产业创新创业中心、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期间以协和天津校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协和医学院顶尖的医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集医学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医疗健康服务转化、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医学教育基地。王永威表示,创新片区规划依托1平方公里的新型产业用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完善资源链、资金链、要素链和人才链,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引进创新医药研究机构,构建创新医学成果转化区,加强园区自我造血能力,构建“产、学、研、医、介、用”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打造15分钟创新圈,建设新经济创新生态赋能型城市。


  “以天津基地项目为核心,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在医教片区和创新片区规划了‘协和园’,逐步完善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布局。”王永威说,“‘协和园’将以全链协同、成果转化为重点,充分利用协和医院提供的应用场景、健康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和协和校区的人才智力资源,搭建医疗器械研发孵化和转化平台,引育一批总部型高技术企业,以创新片区新型制造业用地为载体,以协和项目为创新引擎,聚焦现代制药、高端医疗装备、健康智能设备等特色产业,构筑创新平台,培育一大批创新企业,创新要素资源高度集聚,源头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显著提升。预计10年后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上万人,产值规模达到百亿元规模,形成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国家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杨菲)


(责任编辑:王哲涵)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