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化妆品毒理检测行业发展情况介绍(中)
化妆品毒理检测产业链上游为化妆品毒理检测原料及服务供应商;中游主要为化妆品检测中心,按照性质可划分为政府系统检测中心、企业内部检测中心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下游为化妆品及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
上游
实验动物是核心成本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化妆品毒理检测原料及服务供应商主要提供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等产品及服务。
实验动物是化妆品毒理检测的核心成本之一,也是实现毒理检测的关键原材料。实验动物供应商有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根据专家访谈,实验动物的采购成本占化妆品毒理检测成本的20%以上。由于个体肤质差异,是否适用某种化妆品因人而异,因此,化妆品功效检测需要人类志愿者参与。而化妆品毒理检测则需要通过动物试验阐明化妆品新原料或新产品的毒性及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化妆品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实验动物供应商需要遵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具备能够满足研究需要的动物设施,通常建设200平方米的SPF级动物房需要500万元左右的投入。因此,实验动物供应商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且对下游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以实验动物龙头企业百奥赛图为例,2020—2022年,各类小鼠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975.88元/只、969.58元/只和1384.94元/只,销量分别达6.76万只、11.09万只和12.23万只。可以看出,实验动物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释放,且实验动物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持续提升。
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是化妆品毒理检测的另一大主要成本,也是毒理检测的基础原材料。试剂耗材供应商有洁特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南京试剂、药石科技等。根据专家访谈,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的采购成本占化妆品毒理检测成本的15%~20%。我国基础科研投入正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投入加速攀升,带动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市场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行业保持平稳发展,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产品供应稳定,因此竞争激烈而议价能力一般。科研试剂及实验耗材的稳定供应为下游化妆品毒理检测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中游
投入大,回报高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化妆品检测中心是指取得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可对化妆品进行理化、毒理学、微生物等进行检测的机构。化妆品检测中心按照性质可划分为政府系统检测中心(事业单位、科研院校)、企业内部检测中心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3类。政府系统检测中心通常具有较强的监管服务属性,也参与一定的市场化经营;企业内部检测中心通常不对外经营,仅用于企业内部试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则独立于市场交易双方之外,出具具有公证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
化妆品企业的内部检测中心正逐渐向第三方检测中心转型。目前,化妆品企业内部检测中心正逐渐走向市场化。以悠质检测为例,该化妆品检测中心是芭薇股份旗下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其前身是芭薇股份于2014年创立的检测中心实验室。2020年,芭薇股份将企业内部的检测中心实验室对外经营,成立悠质检测。化妆品毒理检测项目的客单价高,利润空间较大。根据化妆品原料生产商和专家访谈,以10万元的化妆品毒理检测项目为例,化妆品检测中心的毛利率约为40%,净利润率在25%以上。以一款含有10种原料的化妆品产品为例,在所有原料都没有毒理学数据支撑下,完成整套毒理学试验费用将达到300万元。
化妆品毒理检测项目投入资金大,检测项目通量低。完整版产品安全评估报告的主要难点是系统毒性相关的毒理学试验,即进入生物循环系统的相关试验,需要搭建毒理实验室,用动物试验来完成。一方面,搭建毒理实验室的前期建设费用高昂,通常一个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毒理实验室,装修成本大概需要150万元。而用于安置动物的容器费用约为1万元/个,如购买100只小白鼠,就需要约20个容器,即20万元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动物试验的通量较低,系统毒性检测项目(例如生殖发育毒性检测、吸入毒性试验等项目)通常需要90天左右才可完成。此外,动物试验需要符合国家免疫要求和相关标准管理体系要求。化妆品检测中心建设动物房需要获取许可证,涉及动物管理、实验动物规范处理及人类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下游
需求旺盛,责任亟待明确
产业链下游为化妆品及化妆品原料企业。化妆品企业依赖品牌附加值带来无形资产和溢价能力,对化妆品功效检测、毒理检测不合格等降低品牌附加值的情形尤为关注。化妆品及化妆品原料相关企业均有出具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化妆品毒理检测的责任划分尚未明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是第一责任人。然而实际上,行业内普遍把毒理学试验的第一责任人认定为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化妆品品牌商、OEM/ODM厂商将提供具有毒理学数据的化妆品原料、出具毒理学试验报告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为化妆品原料供应商设置门槛。
当前,我国化妆品行业处于健康有序发展阶段,化妆品及化妆品原料企业有较强的功效检测、毒理检测意识。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2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年报》,2022年共抽检20368批次产品,经33家化妆品检验机构检验,产品合格率为97.60%。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化妆品质量较好,劣质产品较少,行业已经实现高度规范化。同时,我国化妆品市场回暖,利好中游化妆品毒理检测行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为4026亿元,同比增长14.0%;2022年,我国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为3935.6亿元,同比下降19.3%;2023年1月至10月,我国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为3291.3亿元,同比增长6.2%。我国化妆品行业经过2022年的短暂下行后,市场需求重新释放,利好化妆品毒理检测等化妆品相关行业发展。(头豹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赵晓菲)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