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江苏姜堰妇联着重在议事成效上发力 妇女议事会议出民生幸福事

  • 作者:茹希佳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2024-09-0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中基层妇联和妇女群众如何参与?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江苏省姜堰区在妇女议事中找到了答案。


  萌芽 打造妇女议事“金招牌”


  时间回溯到2000年,当时镇村合并,村妇女主任大幅减少,不少事关妇女的急难事无法及时解决。在一次家事纠纷调解中,娄庄镇洪林村妇联邀请热心姐妹议事调解,推动了纠纷圆满解决。随即萌发了建立妇女议事会推进妇联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的想法,从此,这朵落于乡野的议事之花便蓬勃盛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妇女议事会走出了一条让更多女性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从试点推行到逐步成型,姜堰加持推广4个“1+N”议事机制,做深“议透、议新、议成、议实”文章。从姜堰发源的妇女议事被写入《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被全国妇联广泛推广,到如今“百灵”“六尺巷”“万般美好”等议事品牌百花齐放,街头巷尾、庭院车间、网格中心户、银杏树下、微信群内……多元化的妇女议事载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形成“有事随议、要事即议”的议事常态,“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议事”成为当下姜堰妇女议事的真实写照。


  传承 拿稳妇女议事“接力棒”


  新上任的振兴社区妇联主席张玉霞在参加姜堰区妇联组织的“推磨式”妇女议事观摩学习后得到启发,有了通过议事动员居民参与小巷治理的想法。在“李姥姥”议事院牵头人、全国劳模李正红的指导下,张玉霞学习议事制度,组织妇女献策,最终一套接地气、可操作的《小巷居民自治公约》在议事中成功出炉,居民自我管理有了制度依据,小巷风气焕然一新。


  从“新手”到“能手”,张玉霞的成长在姜堰不是个例。殷霞、孙慧明、杨元红、李亚……无数妇女在议事舞台上成长,成为妇女发展的“领头雁”、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姜堰区妇联广泛凝聚女干部、女能人、代表委员等各行各业女性智慧,组建信访调解、心理法务、社会组织等专业“智囊团”,创新“观摩学”“实训练”等培训方式,着力孵化新生力量,增强妇女议事会自身“造血”功能。


  “不仅要说给她们听,还得做给她们看。”姜堰区妇联主席潘晓红介绍,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妇女议事,成为解决妇儿民生实事和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力量。


  探索 奏响妇女议事“交响乐”


  姜堰致力于探索如何做好妇女议事的“后半篇文章”。在苏庄村“飞针走线工作室”,辛勤忙碌的妇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两年前,为解决妇女就业难题,在村委会全力支持、女能人牵线搭桥下,苏庄村妇女议事会推动成立来料加工工作室,姐妹们告别麻将桌,参与手工劳动,口袋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姜堰区妇联大力推广苏庄村成功经验,让点上成果在面上开花,大伦镇“红石榴微家”、白米镇“慈善社工站”相继成立,少数民族、残疾、留守等妇女群体实现就业增收,以此形成的“家政培训进村居”提案在区政协的推动下得到推广落实。小小“议事”迸发的智慧“火花”,点燃了全区妇女就业共富的“燎原之势”。


  多年来,姜堰着重在议事成效上发力,以“议一件成一件”的定力推动议事闭环升级。引入“第一议题”,将微宣讲融入议事环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议事话题有了理论支撑,同时也让议事成员思维破圈;设立“开放日”“固定日”,妇女通过旁听议事参与法治宣传、文明宣教,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拓展“儿童议事”,站在妇女的视角、儿童的高度建言献策;做实“三办机制”“挂联机制”,及时梳理总结问题、经验,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最鲜活的案例,推动妇女议事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实现。


  “我们将持续聚焦妇女群众急难愁盼,凝聚‘她力量’,巧解千千结,共议幸福家,努力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姜堰方案、贡献巾帼担当。”潘晓红笃定地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