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面对病魔 有人诉说 踏着荆棘 有人可依——写于《40例精神科叙事护理实践》出版之际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22-09-26

40 例精神科叙事护理实践


  编辑推荐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为了保障这一群体的基本权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逐步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已于2013年5月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对社会、政府还有每个公民关于精神卫生相关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也为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全社会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


  2021年6月,为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其中特别针对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因该疾病的特异性症状、强制治疗及污名化、病耻感等的影响,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需求。他们在愤怒的时候需要疏泄,恐惧的时候需要安抚,失望的时候需要鼓励,被迫治疗的时候需要理解,痛苦感伤的时候需要共情,孤独无措的时候需要相伴。而精神科护理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易缺乏职业安全感;又因世俗偏见与不理解,缺乏职业认同;还因应对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强烈的人文关怀需求的回应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成就感。此时,叙事护理可作为一剂“良药”发挥重要作用,让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既可疗愈患者又可疗愈自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邀请北京回龙观医院护理部专家、中华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许冬梅,组织编写了《40例精神科叙事护理实践》一书。本书是在医学、人文、社会综合背景下,以实际临床案例为线索,让读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受叙事护理的魅力与温度。书中将叙事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由浅入深、生动地为读者讲解叙事护理的发展、技术、使用与技巧。书中每个案例都详细记录了叙事护理过程、所用方法、技术和临场应变技巧,并在案例后进行回顾与反思,将案例记录者当时的心态与思考体会进行详尽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充分进行带入思考和深度学习。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指导精神科专业人员更好地将叙事护理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缓解精神科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增强自身职业归属感。(陈曦)


  先睹为快


护患沟通的作用与分类


  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的过程。


  护患沟通(nurse - patient communication)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贯穿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双方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


  护患沟通的作用主要包括:


  ●沟通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媒介。


  ●沟通是影响他人行为的方法,对护理干预的成功结果起着重要作用。


  ●沟通的本质是人际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护患间的治疗关系。


  萨兹 - 霍兰德 (Seaz-Hollender) 医(护)患关系模式诠释了三种临床上常见的沟通类型,分别为:主动 - 被动型、指导 - 合作型、共同参与型(详见表)。


表 萨兹 - 霍兰德医(护)患关系模式


  在精神科或心理科临床实践中,共同参与型的护患沟通模式应用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这是一种以平等关系为基础的护患沟通模式,护患双方都有共同的诊疗愿望,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双方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护士和患者共同合作的优势超过任何孤立的一方,有助于护士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相互帮助中有效地进行沟通。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