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透视中药材价格“狂飙”的背后

  • 作者:蒋红瑜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3-07-28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中药材价格大涨,据了解是很多人囤积居奇。这严重影响了中药材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近日,国医大师严世芸在上海召开的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上表达了对近段时间以来中药材价格“狂飙”的担忧。


  严世芸的担忧也是行业的共鸣。今年6月以来,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广东医药行业协会和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先后发布文件,直言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7月,中国中药协会郑重发布倡议,指出本轮药材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异常上涨,势必给中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号召全行业坚决反对、也绝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投机炒作等扰乱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当中。


  是什么导致中药材价格“狂飙”?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中药材价格异常涨幅现象的出现,资本涌入中药材领域炒货、新冠疫情影响等均是外因,其内因则是中药产业结构失衡。短期内中药材价格失控态势,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手遏制;但中药行业要健康平稳发展,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


  淡季不淡  谁是始作俑者


  今年5月,对中医药行业不太了解的小刘(化名)嗅到了中药材涨价的商机,从外省千里迢迢跑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一口气买下了10吨的附子。当时,附子价格约为38元/斤,算上库房保存费用约为40元/斤。两个月过后,附子的价格已经涨到55元/斤(不含库存费用),价格涨幅约45%。但是,小刘仍持货待沽,等待一个他认为更为合适的售价。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药材商杨女士看来,小刘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小白”。今年5月以来,大量“小白”涌入亳州中药材市场买货。“除了他们,还有‘大白’,他们手握大量资金,买货动辄两三百吨。药材只进不出,市场需求紧俏起来,他们还捂着不卖,价格当然就涨上来了。”杨女士介绍,这些“小白”和“大白”基本上都是行外人,胆子大、敢出手,只是资金的量级不同,但正是他们的出现,使得今年的淡季出现异象。


  “因为现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所以游资把中药材当做金融产品在投资。有些中小品种可能几千万资本就控盘了。”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指出。


  除了游资炒作外,新冠疫情和中药集采的推进也被认为是部分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之一。


  杨女士表示,在疫情期间,部分药农无法前往基地种植药材,且某些中药材的种植周期为2~3年,无形中造成了缺口;疫情解封之后,连翘、金银花等中药材需求急剧上涨,供需难以平衡导致这些中药材价格飞涨。


  贾海彬则认为,在原料保障体系尚未成熟之前,2021年开始推进的中药集中带量采购客观上也促使中药材价格进一步上涨。一方面,集采给游资炒作提供了明确目标;另一方面,这也刺激投标企业和中标企业提前加大储备。而前期囤货商提供出货通道后,变现现金后会再度进入市场炒货。


  “近年来,多种中药材盲目生产也为此轮涨价埋下伏笔。”在贾海彬看来,造成本轮中药材价格暴涨的深层次原因是中药产业结构失衡。这主要体现在产业 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工业企业为整个产业链的获利主体和话语权掌握者,但长期不重视源头和供应链保障;再加上中间环节过多,生产环节得不到反哺,即使中药材价格暴涨,药农也得不到多少收益,成为弱势群体,客观上造成中药材生产端保障能力极为薄弱,以至于中药材的涨价出现3年小波动,9年大波动的现象。


  价格上涨  谁是直接受害者


  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出具的《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报告》显示,进入2023年6月份,中药材市场呈现火爆态势,涨价品种数量和幅度大幅增加,中药材价格上涨呈现加速态势。以今年5月16日到6月17日这段时间为例,如鹿角霜价格从50元/斤涨到120元/斤,涨幅为140%;当归价格从80元/斤涨到170元/斤,涨幅为112.5%;天然牛黄价格从58万元/斤涨到120万元/斤。


  “难受。”贾海彬用了这个词语来形容没有药材储备的中药企业、中医馆、中医诊所、终端消费者的心情。“中药成本的上涨,很有可能使得患者不看中医,减少中药的服用。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医馆、中医诊所的生存困境。” 贾海彬认为。


  贾海彬的言论得到了企业和中医诊所的认同。“中药材暴涨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一家药企的工作人员介绍,企业生产产品的常用中药材原料涨幅在20%至70%不等,主要品种的原料平均涨幅在40%以上,导致年度预算原料成本至少要上调40%。


  “这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直接表现就是普通病号减少了。患者会因为药材价格高涨拒绝看中医,长期下去是对我们的打击。”贺州市张松林诊所的张医师介绍,有些诊所可能会因为药材的涨价而降低本来应该正常开的剂量,间接影响了药效。此外,涨价之后的鹿角胶、铁皮石斛等贵重药材使用率会更低。


  涨价的风向也会影响到药农对种植品种的选择,但一味盲从市场药农真的能获益吗?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的副县长揭昌亮最近就在为药农的品种选择焦虑。“当归涨价了,明年药农可能就会去种;今年金钱子降价了,明年他们就不种了。大部分生产基地合作社、农户对市场欠缺敏锐的观察,盲目扩大种植很有可能会造成该品种价格暴跌。药农辛苦了几年,可能还是得不到较高的收益。”


  精准引导  加强供应保障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药材价格整体波动大,供需平衡调节困难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长期难题。但此次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手遏制与引导。而要从根源上解决中药材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应该有所行动。


  “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对药材囤积居奇的行为予以管控,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防止价格一再大幅上涨。”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明表示,药材涨价对企业来说是无法改变的外部压力。所能做的只有在内部挖潜增效,但相对涨价成本的增加只是杯水车薪。


  中国中药协会在倡议中提及,该协会在6月初已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开展调研,及时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报送了《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情况调研报告》,得到极大关注。目前,协会正在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开展有关应对工作。同时,中国中药协会建议大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品牌、优质企业应率先行动,打造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建立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深入产地建立药材基地,促进产销直接对接,尽量减少中间炒作环节。


  据了解,部分企业已经在实践深入产地建立药材基地的做法。“我们已经在中部省份建立了中药材标准种植基地,对抵抗中药材价格波动的风险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需求的药材原料有几百种之多,常用的也有近百种,不可能都自建基地。” 上述提供数据的药企相关人员表示。


  贾海彬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动态掌握生产加工、市场端需求和渠道供应保障能力等,从而以科学、精准的数据引导产销和订单农业;需求端加速与产销对接,促使市场配套服务快速落地;重构利益格局,加大工业企业反哺生产力度。


  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经济学家认为,对产出波动很大,但需求较稳定的产品,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价格。诸如石油、矿石、粮食等产品已经证明了期货市场在稳定价格上的可行性。鉴于中药材价格3年小波动,9年大波动的行情,或可利用中药期货交易以控制价格飞涨的局面。(蒋红瑜)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