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新春走基层|驼峰上的“生意经”

  • 作者:
  • 来源:新华社
  • 2024-02-16

  虽然冬天是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旅游淡季,但养骆驼的赵文龙最近却忙得很。


  赵文龙今年42岁,是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村的驼户。村里274户人家有八成都在养骆驼。他们的骆驼会轮流到景区向游客提供骑乘服务。骑骆驼是游客来鸣沙山必“打卡”项目之一。


  夏季游客多的时候,驼户一般雇人牵驼。景区里规划了专门的骑乘路线,还设立了具有骆驼图案的红绿灯。2023年五一假期,鸣沙山就因“堵骆驼”火上热搜。


2023年10月2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拍摄的交通信号灯“骆驼绿灯”。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2023年10月2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拍摄的交通信号灯“骆驼绿灯”。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景区运营公司副总经理王有霞说,2023年景区游客接待量达370多万人次,其中有42%的人选择“骑骆驼”这一旅游项目。自2023年12月以来,游客数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2.6%。


  游客增多,给驼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是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养骆驼的农户很少。月牙泉村党总支书记秦作涛说,那时村里养骆驼主要用于耕种。可村子紧挨着沙漠,一来沙尘暴就把麦子埋了,收成不好,村民收入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月牙泉村的地理位置变成了优势,背靠景区的驼运生意逐渐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景区与周边村子共同拟定了驼运管理办法,并不断更新完善,对从业人员和服务标准提出细致要求。


  秦作涛说,为了公平,村里通过民主决策确定了驼号牌照的分配办法,每户两个驼号,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转包。有驼号的骆驼,才能依次进入景区提供服务。今年一个驼号的年承包费用为3.8万元,大概可以带来10万元的毛收入。


1月24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骑乘骆驼。新华社记者贾钊 摄

1月24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骑乘骆驼。新华社记者贾钊 摄


  景区对驼户和牵驼人员进行培训,把管理办法的要点编成顺口溜,还发放小册子教大家学简单的英语会话。


  傍晚时分,驼队收工,驼户骑着电动自行车或三轮车,领着一队队骆驼回家。


  杏树环绕的驼舍里,赵文龙从饲草堆掏出几把苜蓿,引得骆驼们争相凑过来品尝。


  这些骆驼外观看起来差不多,但赵文龙却熟知它们的脾气个性,因为这些“宝贝”是他手把手训练出来的。


  作为村里的养驼大户,他除了自家的2个驼号,还承包了别人家的5个号,总共养了21峰骆驼。


  他还总结出了自己的驯驼方法。比如平时就要让骆驼熟悉游客可能穿着的鲜艳衣服,比如汉服、丝巾,在驼舍里挂上条幅,让它们知道这些不会造成威胁。


  “只有骆驼安全了,游客才能安全。”赵文龙说。


  他还计划着要提升服务、打造特色,满足游客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因为有游客会特意选择漂亮的骆驼拍照,于是他购入了两峰相对少见的白骆驼和花骆驼,相信它们一定会成为景区的新晋“网红”。


1月24日,敦煌市月牙泉村驼户赵文龙在驼舍查看骆驼情况。新华社记者贾钊 摄

1月24日,敦煌市月牙泉村驼户赵文龙在驼舍查看骆驼情况。新华社记者贾钊 摄


  驼峰上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也越来越规范,这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再加上经营民宿、种植李广杏带来的收入,村里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觉得月牙泉村这个地方穷的人,现在却很羡慕。”秦作涛笑着说。(记者贾钊、袁全、何问)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