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产品销售表现亮眼 资本关注热度走高 化药改良型新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作者:毛化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24-03-19

改良型新药具有研发风险低、周期短、回报率高的优势,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显示出疗效优、副作用低、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在国家政策利好、创新制剂技术升级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获批上市数增加,市场表现亮眼,改良型新药赛道热度持续上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发展势头强劲


化学药改良型新药是指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证等进行优化,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相较创新药研发,改良型新药的结合靶点、作用机制、体内过程、有效性、安全性等较为明确。同时,改良型新药可借鉴已知活性成分药物的研究数据,临床研发周期缩短,具有研发投入少、风险低、商业化回报高的特点。《Clinical 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2011—2020》分析显示,新分子实体研发周期为10~12年,需投入5亿~10亿美元,且必须进行候选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改良型新药研发周期在5年左右,投入仅0.2亿~0.5亿美元,安全性、有效性分析可使用已有文献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结论,相比新分子实体更具“性价比”。更重要的是,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成功率更高,Ⅰ期临床试验-获批上市占比约13.3%,而新分子实体仅5.7%,改良型新药研发成功率是新分子实体的2.3倍。


在我国,改良型新药属于注册分类第2类,包括2.1活性成分的改良,2.2类新剂型、新处方工艺、新给药途径,2.3新复方制剂,2.4新适应证。近年来,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文件出台,从法规层面确定了改良型新药的地位,指导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路径,明确化学药改良型新药的临床药理学特征等,规范并鼓励改良型新药研发。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我国有276款改良型新药处于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阶段。其中,2.2类191款,数量最多;2.1类、2.3类和2.4类分别为32款、31款和22款。处于Ⅰ期临床试验的121款,处于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上市申请、BE试验阶段的改良型新药分别为45款、48款、54款和8款。在研改良型新药的治疗领域主要涉及神经系统、抗肿瘤、内分泌和代谢、心血管系统,占比分别为15%、11%、10%和8%;此外,在精神障碍、呼吸系统、罕见病、抗感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眼科等疾病领域也有管线布局。


资本市场关注度高


产品研发加速推进和获批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张,助力我国改良型新药发展,资本市场关注度高。


近年来,随着企业加码改良型新药赛道,我国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呈增长趋势。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19—2023年,按品种统计,我国共有40款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从获批上市数量分析,2019—2023年分别有1款、2款、15款、15款和7款改良型新药上市,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注册分类分析,有27款改良型新药为2.2类,占获批上市改良型新药的大多数;2.1类获批上市3款,2.3类获批上市5款,2.4类获批上市5款。


放眼已上市的改良型新药产品,2022年,上海谊众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的销售额达2.36亿元,绿叶制药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石药集团的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恒瑞医药的普瑞巴林缓释片也有不俗的销售表现。


我国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表现突出,获得资本市场持续关注。根据公开信息,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越洋医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则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等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龙磐投资、中银国际、羿凯创投、人合资本等。同时,近年来全球改良型新药领域交易增多,我国改良型新药企业合作、授权、许可交易数量也增加,如绿叶制药将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在中国商业化权益以2.16亿元授权/许可给金赛药业,华铂凯盛将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在中国临床试验批件及相关知识产权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凯茂生物,阳光诺和与昂利康制药就2.3类药物NHKC-1达成0.75亿元的共同开发合作。


创新制剂意义重大


创新制剂是推动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相较传统剂型,创新制剂可改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填补用药空缺,降低毒副作用,在获批上市和在研产品中数量占比最大。


创新制剂给药途径多样,包括口服缓释/控释药物、注射微球、注射脂质体、注射乳剂、植入剂、干粉吸入剂、吸入气雾剂、透皮制剂等,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要。我国创新制剂的剂型呈多元化发展,据CDE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改良型新药已上市创新制剂主要类型为口溶膜剂(6款)、注射剂(4款)、注射用微球(3款);在研创新制剂管线中,占比较多的制剂类型包括注射剂(51款)、缓释/控释片(22款)、眼用制剂(13款)、口服液体制剂(11款)、口溶膜剂(10款)、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9款)。


创新制剂在研产品适应证广泛,未来上市要求或将更加严格。CD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在研创新制剂治疗领域覆盖多个适应证,涉及神经系统、抗肿瘤、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精神障碍性疾病、呼吸系统、罕见病、消化系统、眼科、免疫系统等;研发阶段处于Ⅰ期临床试验的有99款。不同于获批上市的创新制剂中半数仅做BE试验(多为口溶膜剂),在研创新制剂中仅有6款做BE试验,这是由于BE试验结果不一定能证明药物具有临床优势。未来,改良型新药仅依靠BE试验支持上市的难度会增大。


改良型新药创新制剂研发成功对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增长意义重大。美国改良型新药市场较成熟,其中创新制剂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占据超过一半的改良型新药市场份额。2016年、2020年,美国创新制剂在改良型新药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分别为54.3%、54.9%,预计2025年、2030年占比将上升至56.2%、56.7%。我国创新制剂在改良型新药中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2020年分别为37.6%、41%,预计2025年、2030年将上升到43.8%、47%。


随着治疗需求的增长与升级,尤其是针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情况,创新制剂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用药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副作用。同时,受益于创新制剂技术提升和政策驱动,改良型新药市场将快速发展,更多综合评价更高的改良型新药将造福更广大患者。


此外,同一药物活性成分将出现更多不同新技术类型的产品,可能会改变我国创新制剂的市场格局。未来,我国创新制剂实现进口替代潜力巨大。(作者系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