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安徽启动“两节”药品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通讯员杨成松) 9月9日,安徽省药品监管局印发《加强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保障“两节”安全行动方案》,决定在全省集中开展药品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全面排查和防范化解药品安全风险,保障2019年中秋、国庆节日期间药品安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环境。
根据方案,本次行动自2019年9月9日开始,至2019年10月7日结束。按照“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务求实效”工作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和“双随机”检查相结合,深入排查“两节”期间药品安全风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药品安全事件。
开展药械风险隐患排查
以疫苗、血液制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品种,以及中药饮片为重点,开展风险大排查,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在药品生产环节,强化“双随机”抽查,突出加强对全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督抽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巩固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对药品批发企业重点检查药品购销渠道合法性,票账货款一致性,疫苗等冷链药品储运管理等情况;药品零售企业、个体诊所重点检查药品购进渠道合法性,是否存在非法回收药品,是否从非法渠道购进销售药品。继续组织开展无菌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加大对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灭菌、冷链储运、标准执行等关键环节突出风险隐患的排查。按照互联网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监管要求,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做好“两节”期间网络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的监测(监管)工作。
严厉打击药械违法行为
充分发挥稽查执法“钢刀利刃”作用,坚持“最严厉的处罚”,加大对药械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投诉举报、监督抽验、监管部门移送等案件线索,要依法严查快处。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对情节严重的案件相关责任人给予严格的行业禁入和个人财产罚。加大对大要案的督办力度,细化和落实行刑衔接制度,确保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
持续加强药械风险监测
加强抽检,对不合格率较高、不良反应多、市场销量大的药械化产品要进一步加大抽检批次,及时处置不合格产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对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和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坚决防范和有效杜绝群体性危害事件的发生。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宣传贯彻新颁布的《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科普宣教,适时发布药品安全警示,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引导公众科学合理用药。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紧密协作、同频互振,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积极扩大行动的社会影响,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方案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层层抓好落实;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强化信息报送,及时跟进大要案件查处进度,适时通报排查行动开展情况、重要情况和重大案件。
(责任编辑:郭厚杰)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