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JAK1抑制剂迭代上市 有望成功抢占国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

  • 作者:甘坛焕 韩世通 陈竹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23-09-11

JAK是一类重要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JAK1、JAK2、JAK3、TYK2四种亚型。JAK分子家族是生物体内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和中心节点,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JAK1与炎症、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密切相关,JAK2与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JAK3则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在JAK家族成员中,JAK1是唯一可以与其他三种亚型形成异二聚体的亚型,JAK1功能障碍可导致严重的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此,近年来JAK1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门靶点。


根据Insight数据库,目前全球已有9款JAK1药物获批。根据药物针对靶点的选择性,可将其分为两类,分别为选择性较低、结合谱较广的第一代泛JAK抑制剂,除JAK1之外亦同时结合JAK2、JAK3或TYK2等同源靶点,如芦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具有较高选择性、特异性结合JAK1的第二代抑制剂,如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


全球市场高速发展国内市场蓄势待发


自首个JAK抑制剂芦可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以来,JAK抑制剂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据各公司财报统计,2022年全球JAK抑制剂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市场主要由诺华/Incyte的芦可替尼、辉瑞的托法替布、礼来的巴瑞替尼和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组成。其余产品获批上市时间较晚,营收体量目前相对较小。


从用药结构上看,目前第一代泛JAK抑制剂市场份额约为70%,仍占据主流地位,但整体增速逐渐遇到瓶颈。2022年,除芦可替尼维持10%以上的年增速外,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26.8%、25.5%,营收出现明显下滑。与此同时,第二代JAK1抑制剂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据艾伯维财报,其首个JAK抑制剂产品乌帕替尼于2019年获批,2022年销售额达25.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长期来看,第二代JAK1抑制剂有望逐渐取代第一代产品,引领临床用药的迭代升级。


在我国,JAK1抑制剂市场规模较小,主要由于相关药物进入国内市场较晚。进口JAK1抑制剂于2017年首次在国内获批上市,而国产JAK1抑制剂目前均处于在研阶段,市场整体尚处于培育阶段。此外,JAK抑制剂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而国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有望成为国内新蓝海市场,JAK1抑制剂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


市场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患者群体庞大,且往往难以治愈,需要终身服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转引自荃信生物招股说明书),自身免疫性疾病已在全球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接近1300亿美元;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临床需求尚未被挖掘及满足,2021年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预计2021—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5.5%。


产品方面,2022年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阿布昔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有望直接推动国内市场直接进入第二代JAK1抑制剂时代。同时,国内多家企业的研发管线已进展至中后期临床研究,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陆续落地进入兑现期。例如,恒瑞医药的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艾玛昔替尼于2020年开展Ⅲ期临床研究,目前进展处于领先地位;凌科药业/先声药业、福祈制药、科伦药业等研发的药物已开展Ⅱ期临床研究。


商业化潜力巨大多项优势逐渐展现


安全性隐患是JAK1抑制剂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但目前来看,艾伯维、礼来等相关公司公告的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表明,第二代JAK1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未来临床地位有望持续上升。此外,JAK1作为独特的小分子创新药,相比生物制剂具备诸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望推动其市场快速扩容,跻身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新一代核心产品。


多个领域头对头研究击败主流生物制剂


在类风湿关节炎(RA)领域,乌帕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展示出优于阿达木单抗的疗效;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展示出优于度普利尤单抗的疗效。相比生物制剂,JAK1抑制剂兼具速效、强效、长效的优点,竞争优势显著。


填补生物制剂无响应及耐药市场


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疗效优异,但并非对所有患者均能起效,且生物制剂作为大分子蛋白药物具备免疫原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据《Loss of Response to Anti-TNFs: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Giulia Roda, Bindia Jharap, Narula Neeraj等)研究统计,约10%~30%的患者对初始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无应答,约23%~46%的患者随着抗TNF治疗逐渐耐药而失去应答。对生物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RA、AD等领域,JAK1抑制剂均已被作为生物制剂应答不佳后重要的弥补手段。如在RA领域,托法替布针对TNF阻断剂反应不足者发挥优异疗效,乌帕替尼的SELECT-BEYOND研究、SELECTCHOICE研究也展现了其在抗风湿生物制剂(DMARD)应答不足患者中的优异疗效。


成本低廉,价格优势显著


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生命危险,但难以治愈,需长期维持治疗,故患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肿瘤药物更高。因此,在进入医保目录前,在海外畅销多年的阿达木单抗在国内长期未能打开市场。JAK1抑制剂作为小分子药物,相比TNF抗体、IL抗体等大分子生物制剂,在分子结构和合成工艺上更为简单,成本低廉,价格优势显著。


剂型具有便利性和依从性优势


在RA、AD等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生物制剂已凭借其优异疗效逐渐成为一线用药,但绝大部分需注射给药,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且很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症状稍有缓解便自行停药,导致病情进展。JAK1抑制剂作为口服制剂,给药方式更便利、依从性更高。


发挥广谱作用,拓展全新蓝海领域


JAK1抑制剂作用于细胞信号通路下游,具备广谱调节作用,疾病谱相比常见的自免生物制剂更加广泛,不仅可在风湿类、皮肤类、胃肠类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细分赛道发挥较为全面的作用,还可拓展传统生物制剂无法治疗的新适应证,如斑秃等;在非自免领域,JAK1抑制剂被证明可用于部分肿瘤的治疗,用途极为广泛。(作者单位:中信证券)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