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一药多用话地黄

  • 作者:周满茹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24-11-08

地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又名酒壶花、山烟根、地髓等,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主产于河南焦作的地黄为“四大怀药”之一。《神农本草经》中把地黄列为上品,称其“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因使用和炮制方法不同,地黄可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地黄炭等,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鲜地黄 为地黄新鲜的肉质块根,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发斑发疹、咽喉肿痛等病症。《通俗伤寒论》中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的羚角钩藤汤等,就有这味药。鲜地黄外用还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用法为将鲜地黄洗净捣成糊状,榨取药汁,每100毫升药汁加入冰片末1克兑成1%的混悬液,滴于耳中,每日或隔日1次。


生地黄 又称干地黄,将鲜地黄烘干即成。其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之热入营分、血分证,症见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阴伤便秘等。《图经本草》称之为“伤折金疮为最要之药”,可见生地黄具有消积、除痹、通经、散血、和伤,以及外用消血肿等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抗凝血、抗真菌、降血压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鲜地黄的作用与生地黄相似,但滋阴之力稍逊,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要辨证用之。脾胃虚弱、胃寒食少、腹满便溏者慎用。


熟地黄 为生地黄加工炮制而成,传统炮制为“九蒸九晒”。其性温,味甘,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病症。《药品化义》载熟地黄:“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金代名医张元素称“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提升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抗肿瘤、保护肝脏、改善睡眠质量、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地黄炭 以生地黄或熟地黄为原料,经高温炭化而成。生地黄的主要作用是滋阴,但又怕太过于滋腻伤脾,所以炒成炭,称为生地黄炭。生地黄炭虽属寒性,但寒性降低,味偏于甘,有养血、凉血、滋阴的作用。用熟地黄制成的称为熟地黄炭,药性偏温,仍具有滋阴的功效,但作用是补血而不是凉血,并增强了止血作用。地黄炭可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的身热口干、口渴、舌质红绛少苔,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以及血热毒盛所致的发斑发疹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炭能提高肝肾功能,对因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和头晕、耳鸣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补益精血,缓解气血亏损,与红枣、桂圆等具有补血功效的滋补食材搭配,效果更佳;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自身的抗凝血能力,防止血栓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者气滞腹胀者慎用。

(责任编辑:周雨同)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