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发病年龄提早 心衰防治也要尽早

  • 作者:董笑非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4-11-26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董笑非)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心衰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夜间和活动后加重)、乏力和运动耐量下降、水肿(踝部、下肢,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等症状,就需要注意是否是心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志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随着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心衰的防治也要尽早。”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也是心血管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根据时间进程,心衰可以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新发心衰病例,在25岁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更是高达1210万人,每100人就有1.1人发生心衰。


  然而,心衰患者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和随访,存在药物依从性差、自我监测不及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等问题,导致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低、死亡率高、预后差。


  那么,心衰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又有哪些诱因?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缺血或梗死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孙志军说,“诸如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发性心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或慢性肺疾病、感染性心肌炎等继发性或系统性疾病都可能是导致心衰发生的原因。”不仅如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衰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给治疗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心衰患者可能因为某些诱发因素导致病情加重或急性发作,比如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肺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停用心衰药物等等。孙志军表示:“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因此患者每经历一次心衰加重事件,心功能就很难再恢复至上一阶段,呈断崖式进展。因此,心衰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规范治疗,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


  目前,心衰还不可治愈。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加重或恶化、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为主要目标,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方法。据了解,目前心衰常用的治疗药物有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比如,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临床上通常优先使用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并根据患者风险增加或联合其他药物;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通常治疗以控制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缓解症状为主,SGLT2i和利尿剂是常用药物;对于急性心衰,通常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为主,必要时配合机械支持治疗。


  孙志军表示,心衰患者多数伴有合并疾病,治疗相对复杂,加之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也使得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医学研究表明,心衰包括多重病生理机制,应进行多机制、多通路治疗,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心衰药物越多,患者的预后越佳。


  什么情况下的心力衰竭需要手术治疗?


  孙志军表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存在心室不同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大于130ms,以及尽管已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但持续存在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症状的患者通常适合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射血分数严重降低的患者通常适合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这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还能大幅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然而当前在我国,符合CRT和ICD适应症的心衰患者中,接受这些治疗的人数比例仍然偏低,亟须引起临床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