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探索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的“中国模式”

  • 作者:李易真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
  • 2025-09-20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李易真)9月19日,由蔻德罕见病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


  “目前,我国的罕见病患者数量突破2000万,罕见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第二临床学院院长胡俊波在论坛上如是表示。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罕见病防治力度,2018年和2023年,国家相继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207种罕见病;相关部门从罕见病的预防、诊疗、药物研发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出台的多项政策相继落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湖北已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罕见病诊疗体系全覆盖。”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改医管处处长魏伟介绍,截至目前,该省累计登记罕见病患者8700例,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从原来的18个月缩短至4.5个月。此外,湖北省还实现19种高价孤儿药省级储备与跨院调剂,累计救助患者416人,减免费用超3200万元。


  然而,我国罕见病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很多罕见病群体面临着无药可用、诊断不出、用不起药的困境。


  据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同济儿童医院院长罗小平介绍,罕见病病种繁多且病状复杂,很多罕见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案,目前仅有约5%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同时,我国罕见病“诊断难”问题仍然突出,患者平均需转诊多家医院、诊断周期长达3-5年,多数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有待提升。药物可及性也是一大瓶颈,目前已有的罕见病药物价格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罕见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兼主任黄如方呼吁,我国应尽快推动罕见病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罕见病和孤儿药的定义,完善产业政策,构建系统性的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体系。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罕见病创新药研发与支付机制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据悉,本届论坛为期三天,围绕儿童罕见病诊疗创新与实践、罕见病医保支付等议题设立26场平行论坛和7场专题会议,共同探讨罕见病在诊断、治疗、预防及支付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鲁小艺)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