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辨证施治 靶向施力 山东省德州市市场监管局“五个一”深化农村地区化妆品监管

  • 作者:信明喜 方丽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5-11-24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近年来,随着“美丽经济”向农村延伸,农村化妆品市场点多、线长、面广,监管难度大,成为制约“美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山东省德州市市场监管局以安全提升行动为主线,坚持“辨证施治、靶向施力”,推出“五个一”深化举措,系统重构农村地区化妆品监管体系,加快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群众有感”的农村化妆品治理样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美妆力量”。


  把准“脉”,实行一轮全方位“体检”。依托“市局统筹、县局推进、网格定位”三级联动,对全市134个乡镇的化妆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农村市场主体底数,用数据为农村市场“精准画像”,提升监管效能。聚焦城乡接合部及农村地区的化妆品经营业户、美容美发服务机构等关键经营主体,实施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实行一户一档、一企一档,建立和完善监管档案体系。按照“权责明晰、分级负责、网格到片、责任到人”的原则,全市共划分178个网格,网格到片,责任到人,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监管无死角。


  开好“方”,进行一套全系统“诊疗”。年初制定全市化妆品经营环节监管计划,明确检查重点。向全市印发《山东省化妆品经营监管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为基层监管人员普及方便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加大农村地区化妆品抽检力度,在市级130批次化妆品抽检任务中,农村地区抽样占比达到23%,对抽检问题产品依法核查处置,实现闭环管理。实行分类监管,分批推进规范化建设,要求连锁机构对其门店实行“五统一”: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计算机管理系统、统一人员培训、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票据管理,强化总部规范合规;对商超、专卖店推进专人、专账、专柜“三专”监管,督导强化风险把控;针对美容美发机构、小商店等经营业户,存在化妆品品类少、管理不规范问题,指导分专区陈列产品,增强化妆品质量管理意识;对农村大集组织开展集中综合巡查。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化妆品行为。目前,连锁机构及其门店、专卖店、商超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建设,全市13个乡镇达到化妆品规范化建设水平,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按季度开展风险会商,针对监管中出现的新苗头、新问题和新态势及时研究有效对策,分类开具“整改处方”,有效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发生。


  配强“药”,提升检查员专业能力。选取基层经验丰富的监管人员,着力打造过硬检查员队伍,在全省率先建成30人的市级检查员队伍,在实际监管中发挥传帮带辐射作用。实施“检查能手”培养计划,坚持理论授课与实训相结合,组织举办化妆品监管法规与业务等培训,不断提升化妆品监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年内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实现基层化妆品检查“有人能查、查得准、查得严”。处罚与教育并重,实行“帮扶+执法”模式,该整改的整改、该立案的立案,与公安部门、卫健部门、检察院、法院建立“行刑衔接、行纪贯通”联合办案机制,持续释放震慑效应。


  打通“脉”,构建一张社会共治网。印制化妆品经营“十不准”进行张贴,深化“说理式检查”“帮扶式检查”。推广化妆品监管APP,开展简便易懂的普法宣传,树立农村经营者合法经营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组织开展化妆品科普知识短视频大赛,制作评选优秀化妆品科普短视频作品,进行线上广泛推广。线下宣传进大集、进乡村,在农村集市、村委会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向群众普及化妆品安全知识。


  固牢“本”,建立一套长效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化妆品经营者规范化建设,分批次开展规范指导,持续规范农村化妆品市场经营秩序。建立重点监管清单与风险预警机制,将既往发现问题多、消费投诉集中的产品和经营者纳入经营主体风险库,增加检查频次,实行靶向监管。建立全市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信息,实现联防联控。出台了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应对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下一步,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落实化妆品经营环节质量监管责任,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有因检查相结合,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化妆品经营者切实履行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公众用妆安全。(信明喜 方丽)


(责任编辑:郭肖)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