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首页>>要闻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 作者:朱竞若 贺勇
  • 来源:人民日报
  • 2019-09-23

  24.4万元

  

  2018年,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7年的人均22万元提升到24.4万元,位居全国第一

  

  200家

  

  如今,北京每天新产生约200家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数都占全国的30%左右

  

  43%

  

  2018年,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3%,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目标

  

  9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出席,以“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为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视察北京、7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阔步前进。”陈吉宁表示。

  

  北京探索:“减”出一片新天地

  

  70年来,首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2.8亿元提高到3万多亿元,人均GDP超过14万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功能提升,带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自2017年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北京城市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陈吉宁说:“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积极探索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实现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北京严格落实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依法保障规划不折不扣实施。2018年,北京减少建设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但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7年的人均22万元提升到24.4万元,位居全国第一。减量发展,北京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医院整体搬迁。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重塑首都城市空间格局。林克庆介绍,位于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首批35个市级机关、1.4万人顺利迁入,环球主题公园、学校、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协同发展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地区正在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北京贡献:营商环境排名大提升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北京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北京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实施“9+N”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升企业申办工程项目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便利性,率先开展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专项服务,为我国营商环境世行排名大幅提升做出北京贡献,在2018年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

  

  “推动高水平开放,城市发展动能加速转变。”陈吉宁说。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与自贸试验区、CEPA共同成为对外开放新实践。经过3年两轮试点,形成68项开放创新举措。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瑞银证券)以及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一批知名外资金融及服务机构落户北京。

  

  如今,北京每天新产生约200家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数都占全国的30%左右。在重要创新领域中,比如人工智能产业,全国60%人工智能人才在北京,近4万人。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约占全国三成。

  

  北京研发投入强度常年稳居全国首位,2018年为6.17%,超过创新型国家和地区2.5%的水平。陈吉宁表示,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北京将从创新制度、创新生态、创新文化三个方面做好工作,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经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是“大城市病”的重要症结之一。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治理大气污染,到今年已经20多年。陈吉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从‘APEC蓝’‘阅兵蓝’到今年的‘常态蓝’。”

  

  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用20年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洛杉矶用60年才走完的历程,为全球其他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北京经验”。

  

  数据显示,2018年,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3%,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目标。今年以来,空气质量继续改善,1至8月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每立方米,其中8月为23微克每立方米,首次进入“2时代”。

  

  看得见的进步,源于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调整能源结构,年燃煤总量从2012年2270万吨压减至2018年的400万吨以内,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清洁优质能源占比超过96%。优化产业结构,2018年,金融、信息、科技等为主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1%,先后淘汰“散乱污”企业1.1万家,实现动态清零。严控车辆排放,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2018年以来,新增小客车中新能源汽车超过60%,力度之大世界少有。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所在、民心所向。北京污水处理从零起步,城市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93.4%,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城乡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近3年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回升2.72米;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提高到如今的43.5%,北京日益成为水清岸绿、森林环绕的生态宜居城市。


(责任编辑:郭厚杰)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