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药师说药|痛经如何用药

  • 作者:王树平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1-08-17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大约有70%的女性都经历过痛经。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主要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常伴有腰酸、乏力、恶心等。


  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由疾病引起的痛经,如经血流通不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颈管狭窄、盆腔炎等都可能引起痛经,疼痛第一次发作多在初次月经2年以后。原发性痛经则和疾病无关,是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G)增多引起的。临床上绝大多数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那么,治疗痛经该如何用药呢?


  治疗痛经的常用化学药物


  治疗痛经的常用化学药物主要分为4种。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痛觉感受器对炎性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机体的痛阈值,达到解除痛经的目的,有效率可以到达60%~90%。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片、颗粒)、萘普生片(胶囊)等。这类药物需痛经前2天服用,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最初2天释放量最多,所以月经前2天服药可以防止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如果已经开始痛了再临时给药,止痛效果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该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所以,胃肠道溃疡者禁用。此外,这类药物不可长期服用,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这类药可以松弛平滑肌,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扩张血管,改善子宫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作用,如硝苯地平,可干扰钙离子通过细胞膜,并阻止钙离子由细胞释放,降低子宫肌细胞周围的钙离子浓度,使子宫收缩减弱,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类药物需要在痛经时服用。


  解痉镇静剂。有阿司匹林类、阿托品、颠茄浸膏片、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氯丙嗪等,痛经出现时开始使用,通过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该类药物服用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药物耐受性,造成药效降低。


  口服避孕药。该类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排卵、抑制子宫内膜生长,降低前列腺素和加压素水平,进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需要避孕的痛经女性,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达到90%。常用的有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复方炔诺酮片、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复方甲基炔诺酮片等。药物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连续或周期性服用,需经期第5天开始服用,每日1片,共服22天。用药注意:用药后有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35岁以上或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警惕血栓发生的风险。


  治疗痛经的中成药


  中医痛经辨证一般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虚等五种证型。


  气滞血瘀型。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复方益母草膏、妇女痛经丸、女金丸、妇科得生丸、痛经口服液、益母颗粒、妇科调经片、痛经宝颗粒等。主要功效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寒湿凝滞型。常用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丸、温经养血合剂、暖宫七味丸、田七痛经胶囊、妇科再造丸等。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湿热瘀阻型。常用中成药:花红片、康妇炎胶囊、妇炎康复胶囊等。主要功效是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气血虚弱型。常用中成药:八珍益母丸、调经止痛片、妇宝金丸、妇康宁片、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主要功效是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肝肾亏虚型。常用中成药:鹿胎膏、壮腰补肾丸、无比山药丸等。主要功效是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使用中成药治疗痛经,一般要治疗2-3个周期,同时考虑不同人的体质,在中医指导下对症用药。


  治疗痛经用药时需注意的问题


  对痛经伴有器质性病变,如月经过多、盆腔炎、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等,应尽早就医,找出病因。


  生活要自律,不食生冷辛辣食物,多注意经期的穿衣保暖,多注重睡眠休息和锻炼身体,多喝热红糖姜水或热开水,来平衡体内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畅和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痛经。


  平时注意卫生,经期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病原体侵入,禁止使用阴道药物及坐浴,勤换护垫,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


  保持心情愉悦。紧张的情绪本身就会引起前列腺素的产生,加重疼痛的感觉。(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王树平)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