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科学防治 摆脱痛经烦恼
女性自十几岁开始出现的月经,伴随女性几十年。一些女性在行经过程中或行经前后,往往会有一些或轻或重的不适症状,其中痛经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痛经的分类与症状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小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甚至疼痛牵扯至大腿内侧,症状轻者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生活,症状严重者可能会伴随出汗、面色苍白、腹痛难忍,甚至晕厥等现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有时会出现子宫过度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常常在月经初潮即开始出现,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等引起的痛经,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有时进行性加重,甚至伴有不孕。
从严重程度上区分,痛经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痛经。轻度痛经表现为只有轻微腹痛,或者腰酸痛,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种痛经一般不需要治疗,只是生活上注意保暖,不要过度劳累即可;中度痛经疼痛程度会加重,可能出现腹痛、腰酸痛、大便不成形等,有时疼痛会牵扯到大腿根部,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往往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重度痛经的严重程度更进一步,表现为腹痛难忍,痛连腰骶部,患者会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晕厥,需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痛经发生的原因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即说明月经与冲任二脉的关系。中医认为引起痛经的原因有虚实之分,即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指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湿热瘀阻等原因,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如经前疼痛明显多与实邪有关,或因贪凉饮冷,寒凝血脉,或因情绪不佳,肝气郁滞;不荣则痛则是指由于气血虚弱或肾气亏虚,导致子宫失于濡养,引起不荣则痛,经后疼痛明显者多与虚有关,或气血不足,或肝肾失养。
而引发痛经的诱因包括以下几点:
家族遗传史 母亲患有痛经史的,女儿出现痛经的概率较大;
月经初潮时间 月经初潮较早的女性往往容易出现痛经;
月经量 月经量偏多的女性较易出现痛经;
体质因素 体质较差的女性容易出现痛经,在合理锻炼改善体质后,痛经症状一般可以明显缓解;
此外,易贪凉饮冷、情绪紧张、多愁善感、睡眠不佳者也容易出现痛经。
明确类型对症治疗
青春期女性痛经且症状较轻的,随着结婚生育后,子宫的位置逐渐调整,有利于月经血的排出,痛经症状往往会自然消失,可不必治疗;痛经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应积极查找确切原因,及时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对于情绪容易紧张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紧张和害怕情绪;患者日常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疼痛不能忍受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而继发性痛经的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治疗引发痛经的盆腔器质性疾病,以改善痛经症状。
不管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中药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如可以用黄芪、生姜、大枣、当归、白芍、玫瑰花代茶饮,或者口服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元胡止痛滴丸、舒肝止痛丸等。
同时,部分中药外治法也可有效缓解痛经,如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耳穴压豆、按压合谷穴以及针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需特别提醒的是,这些中药外治方法都需要由专业医师操作,以免造成感染或者晕针等情况。
此外,患者还可以再在医师指导下,用温热的药包、盐袋、蜡袋热敷小腹或腰骶部;或在温水中添加艾叶、花椒、当归、伸筋草、红花等中药材,每天泡脚15~20分钟,至身上微微汗出即可,以配合解决疼痛。
重视预防缓解症状
对于痛经来讲,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生活、饮食等方面都要格外注意。
注重保暖 行经期间和前后都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如出现剧烈性痛经,应先保暖,再进行解痉镇痛剂等药物治疗。
讲究卫生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阴道清洁。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严禁经期性生活。
科学就医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
调适心情 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学习相关生理卫生知识,减少和消除恐惧情绪。
控制饮食 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可适当多饮用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加强锻炼 可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以选择瑜珈、有氧操等,伸展和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有助于缓解经痛症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