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从新《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谈GMP符合性检查
自2019年12月1日起,取消药品GMP认证,不再发放药品GMP证书,实现了《GMP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两证合一”。新《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药品生产活动,应当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保证药品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笔者结合《办法》及多年从事GMP检查工作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取消GMP发证不等于取消GMP检查
到某企业检查时就听到过“取消了GMP认证怎么还要进行GMP检查”,这是对新法规及政策的不了解,是对政策的误读。《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药品品种、剂型、管制类别等特点,分为季度、年度,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开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还可结合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监管工作实际情况,调整检查频次,从这条来看应该更为严格更为真实,从原来的主动申请认证到现在的被动检查。
《办法》对GMP检查的要求
《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中,应当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验证、沟通、审核等质量管理活动,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办法》对药品生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切实加强上市后的动态监管,由五年一次的认证检查,改为随时对GMP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持续符合GMP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上市前的检查、许可检查、上市后的检查、行政处罚等措施,将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网格织得更紧密,监管检查形式更加灵活,真正做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贯穿于药品生产全过程。
GMP符合性检查关注点
因GMP符合性检查不同于认证检查,带有随机性,应结合风险点开展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风险沟通与审核等进行检查,查找药品生产环节的风险点。
1.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在检查时,企业总担心硬件达不到要求,怕设备不够先进。笔者认为,硬件不是主要问题,书面SOP及制度、书面记录的不完善才是关键。企业内部的SOP及制度必须得到遵守,如果出现违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如在企业内部有时会出现无程序可依的情况,以偏差处理SOP为例,这是的一个关键质量体系文件,有的企业偏差处理SOP以原因调查为起点,以交给QA经理决定为终点,之后QA经理对放行、调查后放行、拒绝、变更程序、返工便无程序可依。
2.证据比文件更重要
企业通过GMP认证后,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内容都比较完善,但不能确保这些文件有效运行。如何保证质量体系文件有效运行,企业生产活动的所有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验证和校准记录、培训记录等等,是其最终放行产品的依据,应当严格地作为证据对待。GMP现场检查是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之上,企业往往忽视证据,主要表现为记录简单、缺失和随意涂改,或者记录保存疏忽、混乱,也有企业记录不真实等现象。如某企业在用高效液相检查某产品时,对照品进样4针,选2针接近的数据,样品进样6针,选2针与对照品峰值对应且数据接近的数据,存在选择性使用检验数据问题。
3.注册批件比工艺规程更重要
有时检查批记录只对照工艺规程,往往忽视注册批件,与检查中的风险相比较,其实药品注册批件的内容更值得关注。对于注册批件的细节,尤其是工艺参数的范围和限度的设置,可能在不同层面给药品质量带来风险。如对某企业检查时发现,某风湿药酒浸渍时间长达半年,而注册批件规定为浸渍48小时;某中药提取温度注册工艺规定不得少于100度,实际记录就为100度;还有国家药监局对瑞士某企业生产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品种的发酵工艺变更、发酵条件变更、裂解步骤混合工艺变更未按规定申报。
4.防污染措施比设施更重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第一百九十八条提出了应当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促使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应增强所有员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意识,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对制水系统和空调净化系统要制定严格的防微生物污染措施。为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必须按照GMP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要求,“应当根据验证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尤其是生产设备、器械与容器具的清洁操作规程,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已清洁设备与器械的最长保存时限等。如在检查某企业时发现,洁净区走廊与外包间传递窗不能正常锁闭且无状态标识。
5.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原辅料和成品的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和最后一道防线,检验固然重要,但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每个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各个要素要组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要在GMP的动态管理中统一起来,以确保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行。如在某企业检查时发现,配料称量台秤未经校准;某中药浸膏粉贮存期限为24个月,未有稳定性考察数据支撑;还有企业未计算物料平衡,设置物料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可以有效地防止物料、不合格品、包材的误用与非正常流失,目的是防止混淆或差错风险,是质量控制与监管的有效手段。而企业反复强调近几年产品质量在抽检中没出现过问题等,这就混淆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