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2020年十大药品舆情事件】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备受公众关注

  • 作者:赵晓菲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周刊》
  • 2021-01-0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对疫苗研发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境内外的多款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全球疫苗研发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已有多款疫苗开始紧急接种或批准上市。


  热议程度:★★★★★


  事件概述:


  新冠病毒疫苗是今年2020年药品领域的年度话题,每不时出现的“好消息”牵动着全球舆论的神经。国内舆论场上,从新疫苗的研发,到开展临床试验,从试验结果到上市时间,从接种人群甚至到疫苗瓶包材、运输、分配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国内外疫苗几乎同时进入临床试验引发巨大关注,成为本年度新冠病毒疫苗的“高光时刻”。


  舆情走势和关键节点


  如图1所示,舆情整体呈“山峰式”发展,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其中3月舆情达到顶点,本文以3月16日—3月31日为监测时间段。


图1 “新冠病毒疫苗”相关舆情走势图


  第一阶段:中国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央视新闻报道,陈薇院士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相关信息获得大量媒体关注,纷纷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等为题进行报道。在微博平台,@央视军事发布【重磅!#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视频来了!#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央视新闻发布【#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转!好消息!】等内容获得网民高度关注,#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达9.4亿人次。网民纷纷表示消息振奋人心,致敬中国速度。


  随后,媒体发表《对话新冠疫苗首批志愿者:总想做点什么,这次终于有机会》《他们,已经注射了新冠疫苗,成为第一批探路者》等聚焦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在微博平台,3月21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发布【#中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 一批志愿者已注射】,获得较高关注,相关话题阅读量达6.4亿人次。网民感谢志愿者的付出,并为他们点赞。3月23日,Aice朱傲冰发表的【#首批接种新冠疫苗志愿者##抗击肺炎##疫苗日记# 接种新冠疫苗第五天Vlog打卡 感谢陈薇院士团队】相关视频,转评量超过16万人次,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4.8亿人次。网民感谢志愿者的付出,并为他们点赞。


  媒体观点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致敬医务工作者。如央视网发表《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二是认为疫苗研发安全是首位。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科学严谨推进新冠疫苗研发》。三是认为随着感染者数量的减少,新冠疫苗临床试验面临有效性试验困难。


  第二阶段:美国启动mRNA疫苗临床试验


  3月1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公报称,NIH下属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合作研发的mRNA-1273疫苗,正式开始临床试验。该疫苗为之前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研发的核酸疫苗,此次临床试验前并没有使用新冠病毒样本,而是在旧的疫苗上进行修改,也未再次进行动物试验。


  3月16日起,新华网发表《美国新冠病毒疫苗开始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科技日报》刊发《美国:正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I期临床试验》等报道美国启动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消息。在微博平台,@看看新闻KNEWS发布【#美国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45名志愿者参与接种】、@新京报发布【#美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正式开始# 45名参与者将接种】等,引发网民关注,相关话题阅读量达4.1亿人次。多数网民认为未经动物实验直接进入人体试验违背伦理道德,无法保证疫苗安全性。


  媒体观点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一是认为疫苗研发必须要有安全保证,超常规加速或将带来更大风险。如第一财经发表《疫苗速度竞赛:激情之下是科学》称,Moderna的mRNA疫苗没有经过动物模型的评估。推进如此之快,一是美国FDA开启了快速审批程序,而该程序并没有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二是要赶上疾病爆发的节奏,如果临床太晚,有效性研究无法进行。专家认为必须谨慎评估健康志愿者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历史上,疫苗研发过程由于对于临床前研究不足而导致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新京报网发文称,专家表示,为了应对疫情,有些药物和疫苗的研制都在加速。美国的疫苗没有做动物实验,直接进入人体临床,是超常规的做法。超常规显然承担的风险更大。二是认为在疫苗研发上中国更具制度优势。如环球网发布《中美新冠疫苗同步进入临床试验 专家:中国有更明显优势》称,我国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全国力量攻关,这是国外所没有的。有专家认为,美国方面用相对较新的技术,一般情况下,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技术越新,可能存在的障碍也会更多。三是呼吁各国相互协作,共享成果。如新京报网发表《中美疫苗同时进临床试验阶段,意味着什么?》称,疫情提醒我们,无论哪国率先研发出疫苗,都应秉承人类共同体意识,相互支援,全球共享,以仿制技术或免收专利费生产,才能获得此次阻击战的真正胜利。


  舆情点评:


  疫苗作为终结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武器”,公众的期待值一直处在高位。在年初疫情严重之时,舆论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表现得激动、热切,但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情绪开始趋于理性。在高度期待的同时也冷静对待。这也得益于信息全面客观的公开,科普工作效果初显。监管部门、专家、协会、媒体等对涉及新冠疫苗的信息还应继续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盲目乐观、不过分悲观,避免舆论情绪的炒作。(赵晓菲)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