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此前是“香饽饽” 如今为“烫手山芋” 乡镇医保定点药店缘何纷纷“退保”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实习记者曲雪洁) 1月20日,四川达州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以下简称达州市医保中心)发布公告,宣汉县民耀药店等40家定点药店自愿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这并非医保部门首个通报零售药店自愿退保的公告。2024年7月以来,云南、广东、内蒙古等多地医保部门均发布公告,有医保定点药店自愿退出医保。
医保定点曾经是药店生存的“香饽饽”,有利于增加客流提高销售业绩,现如今为何更像“烫手山芋”?
零售药店出现“去医保化”
根据达州市医保中心发布的公告,宣汉县民耀药店、宣汉县益明药房、大竹县冯周药店等40家定点药店自愿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这并非是四川达州医保部门首批公布的定点药店“去医保化”名单。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12月以来,四川达州已有234家零售药店自愿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而在四川,除了达州,渠县、射洪市等地,均有零售药店自愿终止医保服务协议。
事实上,药店主动“退保”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四川,在全国多地都有发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7—12月份,含满洲里、赤峰、兴安盟、临汾、成都、济南、青海海西州以及呼和浩特在内的多地,共计逾千家定点药店解除或暂停医保服务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在查询到的零售药店“退保”信息中,“退保”药店多为位于县乡(镇)的基层药店或者单体药店。以四川为例,大竹县仁妍药店、大竹县益康药房、达州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友健堂连锁店、大竹友顺堂大药房、渠县合纵药房、渠县建桥药房等众多药店均位于乡镇。
药品流通行业专家黄修祥也向记者表示,“退保”药店在乡镇更为明显,“这些药店退出医保后,选择闭店的占比更大”。
行业规范中的阵痛
一直以来,“医保资格”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零售药店的“稀缺资源”,很多药店都希望成为医保定点药店,以此吸引客流,增加收入。
“近年来,医保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一方面严格医保资金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医保药品价格管理,这就使得一些经营不规范的药店以及经营不善的中小药店选择‘退保’,这实则是行业在逐步规范中的阵痛。”黄修祥表示。
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2023年5月,《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出台,意在织牢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网。2023年7月,医保部门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飞行检查对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此过程中,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医保基金大数据监管,建立了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并推进医保药械追溯信息采集等,让有意违法经营的药店无“空”可钻。
2024年6月,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出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被国家医保局约谈;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根据大数据筛查线索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家药店骗保,涉及金额超1亿元,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此外,各地医保部门也纷纷约谈零售药店,并要求零售药店进行自查,规范其医保基金使用。”黄修祥认为,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为规避风险,一部分不规范的零售药店选择“退保”以自保。
此外,比价系统上线、门诊统筹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也使部分定点药店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乡镇单体药店受到冲击。
“比价系统对药店冲击较大,有的药店不得不对部分价格敏感度高的产品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顾客,由此压缩了药店的利润空间。”山东燕喜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文新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7月份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份陆续上线运行医保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
不仅如此,2021年4月,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职工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原来的个人账户调入统筹基金“池子”,个账金额有所降低。宋文新表示,定点药店的医保药品销售,主要依靠个账支付,“个人账户资金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药店销售额”。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门诊统筹支付取消或下调起付线(即报销门槛),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推动患者到医疗机构门诊购药。
“在这些政策影响下,零售药店的客流量和药品销售出现了下降。”黄修祥表示。
另外,近些年来,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线下市场的竞争压力,使得零售药店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
“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增强以及医保药品会越来越泛福利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定点药店退出医保。规范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黄修祥预测,“在新的政策形势下,零售药店(含医保定点药店)需要在经营思路、经营方式上进行调整。”
上述山东某连锁药店董秘也表示,在中小定点药店退出医保乃至闭店的情况下,零售市场必然会出现兼并重组,未来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可能也会趋向美国药品连锁零售三大巨头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药品流通行业格局。
《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前1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同期全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的23.3%;药品零售连锁率57.8%。但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排名前三位药品流通企业合计均占本国市场总额的90%以上;日本排名前五的药品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也达80%。
“零售药店仅靠药品差价来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未来要么走专业化道路,要么选择多元化发展。”黄修祥建议。
宋文新认为,专业化是零售药店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药店可以以疾病谱为基础建立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精准用药咨询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至于多元化,则需要零售药店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产品品类和运营思路。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山东省内有药店退出医保后,准备往中药、医疗器械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行差异化竞争。
“同时,药店也要加强政策法规的研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可以利用店长会、云学堂等途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宋文新表示。
宋文新认为,药店还可以寻求多渠道融合发展,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下为主,线上为线下引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业态共存。
黄修祥认为,不管如何调整,药店都要从以商品销售为中心向以消费者服务为中心转型,提升服务能力吸引消费者;要加强医保合规管控,增强专业药事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