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药资本圈 | 徐佳熹:医药行业迎来高光新常态

  • 作者:落楠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0-08-12 15:1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药行业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日前,在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与各大证券公司(资本)携手推出的“对话·医药资本圈”首场直播节目中,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认为,医药行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优秀赛道,其比较性优势在疫情之下突显,如今在资本市场呈现机构持仓率和估值溢价率“双高位”。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

图为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


  在他看来,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保持高关注度将是新常态,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上市企业不再是稀缺资源。企业要在资本潮流涨落中保持定力,既要在产业发展上稳扎稳打、争当龙头,也要理性判断自身的竞争力,答好资本有关选择题。


  三个改革,三种时态


  十年前,医药行业在A股市值的占比不到3%,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0%。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滚雪球”的十年,正是我国协调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医药产业整合的阶段。


  徐佳熹梳理改革历程后指出,如今医药领域改革已接近“完成时”,医保领域改革处于“进行时”,医疗领域改革尚为“未来时”。


  医药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始于2015年。2015年7月2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掀起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这场行动加速了医药行业良性生态的建立,此后,一系列药政改革推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加速和国际接轨,审评能力明显提升。


  2018年国家医保局挂牌成立后,医保改革稳步推进,承担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药品集中采购扩围、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DRGs付费试点并推广、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种种改革正在进行,备受瞩目。


  医疗领域改革正在逐渐解决“难啃的硬骨头”。机构改革后,医疗改革专注于医院相关事务和临床规则的制定,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评等改革逐步启动,医院用药用械和检查的费用得到控制,医院系统的不规范现象逐渐被纠正。


  改革依然在路上,未来我国医改将走向何方?在徐佳熹看来,美国模式不是我国理想的学习对象,虽然其医疗系统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医疗费用昂贵,并且在此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暴露了其缺点;新加坡等国家的医疗制度有其优势,但小型经济体的管理模式恐怕并不能被大型经济体复制;在主要的大型经济体中,英、日、德等国家的改革,对我国更具借鉴意义。


  他也认为,控费降价永远在路上,未来我国药品市场会呈现“低价放量”的特点,医保市场会以本土企业为主。面对控费降价,只要医药企业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后续产品更新,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不同赛道,各有“打法”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而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服务三条赛道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打法”各异。


  徐佳熹分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保持高位增长,很多细分赛道正在快速发展。由于医疗器械具有产品规格多、更新换代快、难以实现同类替代等特点,短期内器械行业面临的政策压力相对小,具备资本“避风港”属性。


  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行业主旋律是进口替代。在进口替代率低的细分赛道,一批本土企业正在成长中——这些潜力赛道的共同特点是赛道体量不小、国内市场规模增速快、本土企业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药品领域,已经步入了创新的下半场。


  徐佳熹观察到,仿制药企业正在调整仿制策略,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和高端仿制转型,原料药企业和下游制剂企业的关系由此更加密切。而在创新药领域,行业对“创新药”的认知变化,“metoo”不再是新鲜事物,“firstinclass”“bestinChina”的药品会越来越多。创新竞争愈加激烈,考验的是企业创新研发、市场准入和产品推广的综合能力。


  他预判,未来我国的药企可能会分成两类。大型制药企业销售能力强、关注大靶点、能快速跟进研发,而生物医药公司销售能力一般、但有望成为中小赛道的细分龙头。二者的生存策略不同,但都可以活得不错。


  此外,他表示,在医疗服务方面,不同的细分赛道也有不同的竞争策略。在体检、药店、基层诊疗等低门槛、可复制的赛道,资本实力决定竞争格局;在眼科、妇产等有一定复制性、但有管理要求的赛道,企业要稳扎稳打、连锁扩张;在肿瘤医院等举办门槛高的赛道,企业应与教学型医院合作,形成竞争优势。


  精准定位,争当龙头


  随着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增强,加之港股改革和科创板设立,大量的创新公司加速奔向资本市场。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如何维护好资本市场朋友圈,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徐佳熹直言,资本青睐想象空间大的赛道和优质企业。要想更容易获得资本力量支持,企业要么做医药行业大龙头,要么在头部企业未进入的赛道打造竞争优势,构筑护城河,成为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


  在他看来,对想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更快发展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创新型医药企业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投资人做好相处,变得至关重要。创新研发早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创始人的股权经过多轮融资后会被大大稀释,必然要依赖分散的股权和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权力制衡。与此同时,企业负责人要扩充并维护好资本市场朋友圈,综合考量资本方的资源状况、资金实力、信息汇集优势和帮助企业发展的意愿,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合作伙伴。


  徐佳熹特别提醒,在资本潮流涨落中,医药企业要保持理性,宠辱不惊。这是因为,一方面,二级市场的热点切换得很快,短期的高估值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发展助力,则只是一个数字;另一方面,医药是一个路遥知马力的行业,企业往往要经过5~10年的研发布局才能有所收获,而且在布局之初未必能获得投资人理解。


  当下资本市场正在更为理性地考察医药行业的市场前景。徐佳熹表示,资本市场溢价会逐步消失,上市企业的市值最终会由经营效果来决定。长期来看,在注册制背景下,上市公司将不再是稀缺资源,并购整合的时代将会开启。


  成为收购方还是被收购方?徐佳熹建议,在做出选择前,企业有必要对自身竞争力、监管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扫描,实现精准定位,提前接触资金方,以做好准备。


  【对话】

  主持人:此次疫情如何改变我国医药产业风潮?


  徐佳熹:疫情改变了行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看法,过往流行的零库存、高周转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历审视,大家意识到,要更加重视供应链弹性,要有存货、有备用供应商、有业务可持续运作的方案。而在研发方面,行业将目光投向以往相对冷清的领域,期待能补齐我国在传染病防治等领域的短板。


  行业外人士对医药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政策决策者对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人们意识到,这个占GDP6%的行业,对保障占比94%行业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持人:新一批药品带量采购渐行渐近,我国不同类型的制药公司应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


  徐佳熹:集中采购已然是新常态了,游戏规则明晰,投资者和实业界的同仁已经接受并在这一新框架下进行研发和生产规划。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保障供应、丰富产品线是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因而大型仿制药企业和原料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会更为密切。而对创新药企业来说,必然要明确“metoo”“mebetter”产品的竞争优势,结合药物经济学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医疗器械领域的集采态势?您看好哪些赛道?


  徐佳熹:在我看来,未来医疗器械领域会推行集中采购,但不会是涉及所有产品、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很多创新性产品可能不会早早被纳入集中采购范围。


  创新是各赛道永恒的主题,市场空间大、在国内处于起步期、进口替代率低的赛道更值得关注。


  主持人:当下,企业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徐佳熹:企业要和资本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因为医药是一个长赛道,企业在短期内拼命讲故事以榨干资本市场信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二级市场善变,热点切换得很快,企业也不应被短期的股价表现“绑架”,而是要理性地看待资本市场,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资本市场成为发展助力。


  主持人:对于转型中的企业,您有什么发展建议?


  徐佳熹:首先,企业要评估自己的发展状态,判断是否还有战略机遇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坚持到终点,在必要时以接受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来保有现阶段的胜利果实,未尝不是良好的选择。如果企业认为自己还有战略机遇期,就要继续评估所处领域的竞争格局和企业发展前景,如果答案依然是肯定的话,那企业要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落楠整理】




(责任编辑:郭婷)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