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药资本圈 | 杨松:医药行业将长期向好

  • 作者:蒋红瑜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0-08-13 10:00

  “大象起舞,前路漫漫。”日前,在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与各大证券公司(资本)携手推出的“对话·医药资本圈”第二场直播节目中,信达证券医药团队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松用这句话来形容医药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杨松

图为信达证券医药团队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松。


  在杨松看来,从2018年的药品带量采购开始,到今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市场对于医药关注度持续显著提升。尽管短期受国内外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医药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可重点关注创新药、高端制剂、高值耗材、IVD等细分领域。


  医药行业增速逐步恢复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目前,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


  杨松认为,医药行业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利润增速有所恢复,预计医药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疫情的出现而改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1-4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增速-5.6%,累计利润增速-7.4%,相比2020年1-3月的-8.8%和- 15.7%,增速有所恢复。


  杨松介绍,在疫情期间,连锁药店、血液制品、医疗器械、原料药等疫情相关细分领域高速增长;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解,医院等终端将恢复正常,预计CXO、化学制剂、疫苗、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也将陆续恢复正常。


  “研发驱动未来。”杨松指出,医药行业整体研发费用率由2018年的1.70%提升至2019年的1.80%,预计随着“医保战略价值导向购买”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化,整个行业将进一步由销售驱动向研发驱动转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作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医药行业预计在下半年将迎来政策发布的密集期。今年6月,杨松所在的信达证券医药团队对下半年可能出台的医药政策进行了梳理。目前,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加速推进;创新药新一轮价格谈判、医保常规目录动态调整、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等工作也极有可能在年底前开展;《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已公开征求意见……杨松表示,企业和投资者要高度关注各项政策的发布。


  布局长期趋势向好领域


  在直播中,杨松对创新药、高端化学制剂、化学仿制药、血液制品、高值耗材、IVD等长期向好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创新药无疑是备受关注的领域。在杨松看来,医保支付环节的打通,对创新药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迎来八年来首次大调,也开启了谈判准入机制,36个创新药物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医保;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再次调整,新增70个新上市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谈判成功药品;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日益成熟的价格谈判制度以及医保目录一年一次调整,极大提升了资本对于创新药领域的关注。


  以罗氏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为例,2017年7月该产品经谈判降价65%纳入医保,当年实现销售额26亿元;2018年,赫赛汀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34亿元;2019年上半年,赫赛汀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144%。“被纳入医保支付,对创新药的放量有很大帮助。”杨松说,一系列鼓励药品创新的监管政策落地以及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路径不断拓宽,使得创新药的上市步伐不断加快。


  杨松同样看好高端化学制剂。他认为,高端化学制剂市场具有巨大前景,国产替代仍有较大空间。目前,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端制剂类型如纳米制剂和呼吸类制剂,国内研发能力仍低于世界水平。高端制剂仍以模仿国外已上市药物品种为主,独立自主研发改剂型或新品种高端剂型药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对于化学仿制药,杨松认为,目前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随着政策基本完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加速,申报较早、企业较多的品种有望率先通过。


  血液制品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松认为,疫情有望催化该行业景气度回升,企业短期内将加速相关产品的库存消化。不过,之后仍需观察产品供需上的变化。


  杨松还重点分享了对国内医用耗材发展趋势的看法。目前,国内医用耗材的发展有三大阶段(导入、爬升、渗透),投资者可以从中挖掘机会。“我们认为,产品只要在爬升阶段,在未来3到5年内可能会有非常好的回报。”他认为,起搏器、支架、骨科等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在探索中推进,价格平均降幅大多在5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水平及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某些耗材品种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而在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表现的体外诊断(IVD)试剂则处于内增外拓的历史机遇期。当前,中国IVD市场快速成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IVD市场规模超7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为18.64%,远超全球5.34%的平均增长水平。


  “未来,在政策、技术、渠道多方助力下,IVD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IVD细分领域中,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保持快速增长。”杨松认为,相比于其他标准化较高的冠脉支架等产品,IVD产品分类较为复杂,且定价主要通过服务项目定价,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较小。


  行业龙头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IQVIA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2019年中国医院(≥100张床位)药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8473亿元,同比增长 9.4%;受医保谈判及带量采购政策落地实施影响,市场增幅在2019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至下半年,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2019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为6%。


  杨松指出,2019年销量提升和新产品上市是医院药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招标采购、“两票制”和药价谈判等因素导致了产品价格下降,减缓了部分市场增速。


  同时,杨松还指出,医药行业目前正处于升级换挡阶段。审评审批加速、医保谈判准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国内医药产业由“仿制驱动”上升至“创新驱动”。 特别是2015年发布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更是将创新上升至国家高度。


  “国内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应对举措就是加大研发投入。”杨松说。来自Wind及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的资料显示,2018年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药企研发投入总额为106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研发费用29.00%,这一比率在2019年达31.44%;医药行业整体的研发费用从2018年的36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59亿,同比增长25.56%。


  不过,杨松提醒,全球新药从临床I期到获批上市成功率仅为9.6%,药企在进行研发时应科学选择赛道。


  “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板块内部和细分子行业之间估值分化已相当明显。市场对于具有中长期竞争优势和确定性较强的公司的估值容忍度显著提高,而部分细分行业则在一定程度面临估值坍塌的压力(业绩增速无法抵御估值的收缩)。”杨松说。


  杨松列举了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市值十大医药股的排名。2005年12月31日,我国市值排名第一的医药股为国新健康; 2020年7月16日,这一位置则被恒瑞医药所占据。资料显示,恒瑞医药在2018年、2019年均是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


  “医药行业是最具长期增长持续性的行业之一,对企业而言,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最契合时代背景的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但成为行业龙头则要求公司结合资源禀赋、行业现状、政策趋势做变革与调整。”杨松表示。


  【对话】


  主持人:目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在您看来,疫情对医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松:新冠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前,疫情防控是常态。因此,企业和资本市场要做好心理准备,行业恢复原先的状态需要时间。如今,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我国制造成本、管控能力、工程师红利等竞争优势仍在,且没有出现显著变化,所以不影响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


  主持人:企业如何应对即将开展的中成药、生物制品等带量采购?


  杨松: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年对中医药企业的定价有着较大偏差。我觉得,这对中医药企业而言是一个好机会。


  关于生物药带量采购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开展相关座谈讨论,带量采购可能对生物类似药的价格体系造成较大冲击。


  我们对创新药比较乐观。2017年国家医保启动价格谈判后,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速越来越快。在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中,创新药放量明显。这说明创新药上市的全链条已经打通,研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环境,以最快的速度上市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主持人:现在高值耗材集采已试点推进,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杨松:高值耗材大范围集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变异度也较高。国家及各地的医保局也认识到了不同产品类别在特性上的不同,所以地方上也是在探索高值耗材的集采。但总体而言,以量换价是趋势,这与药品集采相通。


  主持人:您觉得连锁药店在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杨松:就目前而言,线上和线下药店的融合是趋势。但是连锁药店的分散度较高,还未出现拥有超过一万家药店的巨头企业。未来,并购整合仍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主基调。(蒋红瑜整理)




(责任编辑:郭婷)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