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盛夏时节,心梗发病率为何不降反升
夏至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纷纷进入“桑拿天”。不仅福州、武汉、重庆、南昌等“火炉”城市,人们高呼热得受不了。就连承德、哈尔滨等避暑胜地,日间最高气温也突破3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副主任宋涛表示,每到夏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较冬季显著减少,这似乎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致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人体循环系统进入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然而从该院胸痛中心夏至以来的统计数据报表来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数量并未因炎夏的庇护而有所下滑,反而稳中有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宋涛认为,炎炎夏日,同样不能放松对心血管意外的防控,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
两例患者带来的反思
今年42岁的于先生,有着十几年的高血压病史,长期依靠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他喜欢吸烟,每天从早到晚烟不离口;同时还有熬夜看体育赛事的习惯。之前一段时间,于某曾经历过几次短暂的胸闷,每次休息后都能逐渐缓解,便未放在心上,降压药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入夏后就停用了。一周前,于先生早起如厕时,突感胸口憋闷,压榨性疼痛,大汗淋漓,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急诊室,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医生通过急诊冠脉造影发现,患者右侧冠状动脉中段闭塞,抽出血栓后植入一枚冠脉支架,于某才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58岁的戚大哥体形微胖,身体挺健康。今年7月中旬,他顶着烈日在水库钓了一天鱼,然后大汗淋漓地约上几个钓友到镇上吃烧烤、喝冰镇啤酒。没想到仅两三杯冰啤下肚,就面色苍白、头上冒冷汗,继而瘫在椅子上,丧失了意识。同伴以为他是中暑了,连忙给他冰敷、泼冷水,一番操作下来仍不见好转,立即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往医院。急诊医生马上给他做了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家属及时赶到后,同意进一步做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病变在左前降支根部,医生利用支架技术,快速为他开通了堵塞的通道,使戚大哥转危为安。
宋涛在介绍这两个典型病例时指出,于先生骤发心梗看似不可预测,实则一切都有据可循。首先他有长期的高血压史和吸烟史,并擅自停服降压药,加上天气炎热休息不好,造成多种因素“叠罗汉”,最后把他“压倒”了。而戚大哥的问题出在了一瞬间“冷热交替”的剧变中。宋涛解释,一是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如未能及时补水,血液就会因浓缩而变黏稠,减慢血流速度,形成血栓,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二是温度增高会“助燃”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抬升血压和心率,尤其是在情绪激动和烦躁之时,均会产生心肌缺血;三是不少人喜欢贪凉,一身大汗就去喝冷饮、吹冷风,温度的骤变和突然的冷刺激让血管骤然收缩,更容易引起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夏季不可自行停药
急性心肌梗死与中暑发作时症状有些相似,均表现面色苍白、胸闷、大汗淋漓等症状,但通过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中暑者常较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伴有体温升高,面色由潮红变苍白,出汗部位多在胸、背、额头、脖子及腋下,症状在脱离高温环境和适当补液后明显改善。而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可伴发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严重者甚至出现濒死感和休克,难以自行缓解。当然,及时送医至关重要,一张心电图就可以轻易地将二者鉴别开来。
高血压“老病号”夏季也不可凭经验随意停服、减量或自行换药,要在医师、药师指导下更换或调整药物剂量,坚持按时服药,并在家规律测量血压。同时,炎夏汗出如浆,血液黏稠,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温开水或常温饮用水为佳,甜饮料之类效果较差。另外,还要管住嘴,避免豪饮冰水和冷饮,体感温度的急骤变化不利于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当从室外进到室内后,不要急于吹冷空调和洗冷水澡。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助于血压的平稳,提倡人们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劳逸结合。特别在夏天的中午,尽量小睡片刻,可缓解疲劳,为健康“充电”。
专家忠告请牢记
对突发的胸闷、胸痛、较之前难以承受或加重,持续5分钟以上不见缓解,或者伴有牙疼、咽部憋闷感、胃痛等不典型症状者,均应高度警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莫自行就医。急救医生经验丰富,首先会在电话中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等待救援时,保持平躺状态,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或让其自行走动。而驰援的急救车内配备有药物和除颤器,可为阻止心脏骤停等意外提供安全保护。当怀疑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运到具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这样的医院通常都设有胸痛中心,在流程优化的抢救过程中,可确保心梗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通开堵塞的血管,从而获救。
最后需要注意,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季,还是酷暑蒸腾的夏日,都不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掉以轻心。在长夏热浪来袭时尽量减少外出,同时避免高强度运动。(衣晓峰)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