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合理用药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浅析
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类疾病日益高发。有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多达3700万。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适用于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
为促进他汀类药物更好地用于改善心血管类疾病,笔者对该类药物南京地区近十年的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数据来源:2011年-2021年6月30日南京地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492例他汀类药物ADR病例。)
性别
本次回顾性分析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比为53.86%,女性患者占比为45.93%,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
品种
对本次回顾性分析病例中涉及的药物按占比高低排序依次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分别占比52.88%、33.48%、7.68%、3.62%、1.92%、0.43%。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属于新近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不良反应情况
本次回顾性分析病例涉及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排名前三的是肝功能异常、肌痛和皮疹,分别占比34.66%、12.18%和9.66%,其他不良反应表现还包括瘙痒(6.30%)、头晕(5.67%)、肌酸激酶升高(4.62%)、恶心呕吐(4.41%)、胃不适(4.41%)、腹痛(3.99%)、腹泻(2.31%)、乏力(2.31%)、头痛(2.10%)、横纹肌溶解(1.26%)、便秘(0.84%)、皮肤潮红(0.63%)、发热(0.63%)、背部疼痛(0.63%)、关节痛(0.63%)和血压降低(0.42%)等。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肝功能异常使其临床使用依从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阿托伐他汀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瑞舒伐他汀等药物,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肝毒性可能与其肝脏代谢和亲脂性相关,且剂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增加[1]。笔者建议,临床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异性,如原患疾病、血脂情况、目前使用的其他药物等,制定适宜的他汀类给药方案,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出现中重度肝损现象,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并采取保肝治疗。(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 张燕芬,南京市第一医院 张雪萌)
参考文献:
[1]邸钰蓉、冯英娜、杨大鸿、侯玉立,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21(18)。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