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突破技术壁垒 打造自主产业链——锦尚新材国产S型特种生物膜破解“卡脖子”难题   

  • 作者:何文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5-05-27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全球生物制药行业高速发展,核心技术自主化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命题。江苏锦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尚新材”)凭借自主研发的S型特种生物膜,成功打破国外生物制药一次性反应器用膜的技术垄断,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注入一剂“强心针”。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国内新材料行业的冲击,锦尚新材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本土化布局,展现出国产企业的韧性与远见。


  破局“卡脖子”:国产S型特种生物膜实现从0到1突破


  长期以来,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一次性耗材——膜材一直被国际头部企业垄断,尤其是用于抗体、疫苗、细胞治疗及基因药物生产使用的一次性反应器的膜材,门槛极高,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锦尚新材技术负责人李起奖介绍,S型特种生物膜的厚度虽仅有0.35至0.4毫米,却由9层材料精密共挤而成,需兼具生物相容性、耐穿刺性、热封稳定性等多重性能。“此前,国内企业依赖进口,一直面临着供应不稳定、成本高昂的困境。”为此,锦尚新材依托关联企业的资源协同优势,深耕复合包装材料领域技术,历时多年,最终研发出国内首款生物制药一次性反应器用膜。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锦尚新材对核心生产技术的执着追求。早期,该企业与合作客户联合开发共挤膜时,发现国内设备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当即决定自建生产线,创新采用共挤复合工艺。经过上千次配方与厚度的交叉实验,他们终于攻克了阻隔层、药物接触层与表层的复合技术难题。2021年,S型特种生物膜正式投产,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搅拌袋、储存袋、生物反应袋等关键膜材的全面国产化替代。


  市场反馈印证了产品的竞争力。锦尚新材的客户——某医疗科技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锦尚新材的S型膜在防漏液、耐穿刺性等性能上优于进口产品,且膜材成本大幅降低。”截至目前,该产品出货量已稳居国产膜首位。终端客户覆盖国内数十家生物制药企业及美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次性反应耗材用共挤膜”项目支持,成为国产替代标杆。


  破解风险:供应链优化成破局关键


  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一度进入紧张阶段,导致进口膜材成本飙升,加之国际物流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控制的压力日益凸显。行业调研显示,部分进口生物膜采购成本因关税壁垒已呈现上涨趋势。锦尚新材的多家客户也在思考如何面对核心耗材“断供”的状况。在此背景下,锦尚新材自主研发的S型特种生物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以高性价比和稳定的供应能力,成为行业破解供应链困局的核心抓手。


  1. 破解“断供”风险:国产替代筑牢安全底线


  “过去,一旦国际供应链受阻,生产线就可能被迫停摆。”某国内疫苗企业采购负责人坦言。锦尚新材的S型膜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将原材料、生产工艺与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90%以上,彻底摆脱了对进口膜材的依赖。以某头部疫苗企业为例,其采用S型膜制作的一次性反应容器后,上游耗材供应周期得到大幅度缩减,库存资金占用相应降低,且未再出现因国际物流延误导致的产能波动。


  2. 成本优势凸显:本土化对冲关税冲击


  与进口膜材相比,S型膜综合成本大幅降低,成为企业应对关税压力的关键利器。锦尚新材通过自建生产线、优化工艺参数,依托国内供应链资源,实现阻隔层等核心材料的本土化采购,进一步压缩了成本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采用S型膜的生物制药一次性器制造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下降18%,利润空间显著提升。


  3. 性能驱动竞争力:技术突破赋能产业链


  S型膜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以部分性能优势反超进口产品。其独创的9层复合结构使阻隔性能明显提升,细胞培养液保存周期相应延长;接触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通过专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可直接替代进口高端膜材。锦尚新材的客户反馈:“S型膜的热封合格率达99.9%,较进口膜材提高2个百分点,大幅减少了生产损耗。”


  4. 链式效应:打造本土化生态范本


  锦尚新材以S型膜为支点,推动生物制药供应链深度重构。企业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从树脂原料到终端膜材的协同创新体系,并计划2025年实现关键材料95%国产化。此外,其8000平方米高洁净度厂房,满足了生物制药后端储运环节的严苛要求,实现“前端搅拌-中端反应-后端储存”全链条覆盖。


  未来展望:对标国际头部,引领行业变革


  “国产替代不是终点,而是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起点。”李起奖表示,锦尚新材将持续对标国际顶尖标准,深化核心技术自主化。企业计划通过与国际药企合作,推动国产膜材进入海外供应链体系,实现“中国技术”反向输出。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2025-203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生物制药(含创新药、生物类似药等)占比约50%。锦尚新材的崛起,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更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引领上下游协同创新,助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突破垄断到应对全球化挑战,锦尚新材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自主创新与供应链优化的战略价值。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S型特种生物膜为代表的国产高端材料,正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技术攻坚行列,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的自主化蓝图将愈发清晰。(何文)


(责任编辑:赵红)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