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讲好山东药监故事|孵化起航 全程护航 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培育企业发展沃土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5月14日,“讲好山东药监故事”融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探访园区如何精耕企业孵化、全链条护航企业成长,书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潍坊答卷”。
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建于2006年,建有研发孵化区、成果转化加速区、产业化区三个区域,以及省内首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首个公益性研发平台及中试放大平台,打造了完整的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创新支撑体系。至今已有247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此汇聚,2024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26.25亿元。
“这里是核磁室。您现在看到的是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有了它,园区在孵企业可以当天检验出结果,再也不用将产品送到外地检验了。”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在公共技术平台建有供在孵企业共享使用的电镜室、切片室、细胞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实验室等,购置了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与离子阱质谱联用仪等400余台国际先进设备,助力企业完成药物先导发现、分析及验证。“企业在创业初期条件有限,难以购买昂贵的检验设备。公共技术平台能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孵化成功率。”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走进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便看到一楼大厅墙上展示的园区自己培养及引进的几十位高端人才简介。讲解员介绍,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高端人才战略”,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汇聚医药领域院士5名、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1名、山东省级人才16名,形成了220人的高端专家智库。园区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后10名,并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项目申报、技术路演等活动,推动“园区—高校—医院—企业”四方协同,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50余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这里有不同洁净级别的车间,可满足冻干粉针剂、原料发酵、细胞培养等不同生产要求。”穿过大厅,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媒体团见到了园区建立的中试放大平台。据了解,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坚持高端平台引领,建设了生物工程制药、固体制剂等中试平台,为药品开发、临床前试验提供关键支撑。
除了硬件支持,园区还联手山东省药监部门用政策、服务双重赋能,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坚持‘严管厚爱’,既守牢安全底线,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山东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二分局监管人员向媒体团介绍,2023年,第二分局与园区建立帮扶机制,通过政策直通更好地服务园区人才和企业,推动园区“两品一械”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专场培训”的方式为企业解决问题。
在园区与药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园区目前已培育“四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沃华医药、华辰制药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行业百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85项、药品批号421个,3家企业获国家及省级科技奖项。
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中试车间生产线,从院士团队的尖端研发到药监部门的精准帮扶,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创新驱动、生态共赢”的发展张力。在这里,政企学研的合力正将“科技蓝图”转化为“产业实景”。(齐桂榕)
(责任编辑:赵红)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