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你见过像沙子一样的血液吗?
一位家长举着一管血液标本敲响了医院实验室的大门,“大夫,麻烦您想想办法,我家孩子的血很容易凝集,在老家的医院根本测不出值来。”
这是一份静脉血的血常规标本,正如家长所说,这份标本确实与众不同,正常血液应该是液体状的,但它却像沙子一般呈现颗粒状。我赶忙向家长询问具体情况,原来孩子患有骨髓瘤,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前的血常规检查一直都很顺利,一个月前才出现异常情况。此时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是一例“冷凝集”标本,于是告诉家长要耐心等待,检测可能会耗费一些时间。
正常人的血液是不会出现“冷凝集”现象的,通常是某些疾病导致的,比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瘤等,这些疾病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冷凝集素,从而导致冷凝集现象。少数患者在冷环境中会表现出口唇、鼻尖、耳廓、手指及足趾发绀,加温后症状消失,并可出现雷诺现象。
有的患者因红细胞自身凝集甚至破坏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贫血,但一般不严重。绝大多数的患者即使体内有冷凝集素也没有什么不适表现,因为人体的温度是保持在37℃左右的,体内的血液不会出现冷凝集,只有在抽血检查时才可能发现。出现的这些病症综合起来被称为冷凝集素综合征。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指低温时冷凝集素引起肢体末端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发生皮肤微循环障碍,或伴轻度溶血性贫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病因不详,后者常继发于淋巴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病毒或支原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年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
冷凝集素综合征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并不可怕,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由于冷凝集素综合征一般都是继发于某些疾病,所以当原发病得到治愈后,此症就会完全消失。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对症治疗,并且办法非常简单,那就是保暖。保暖是冷凝集素综合征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使用电热毯、热水袋、棉被等对患者进行主动、被动保温,尤其是要对身体暴露部位如四肢及头颈部等给予棉织品覆盖,通过减少体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体内热量的散失,避免局部体温低下。只要保持周身血液循环温度尽量维持在37℃,那么冷凝集素综合征的症状如发绀和溶血等就不会发生。
虽然冷凝集素综合征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在进行抽血化验时影响就大了。在儿科医院,几乎每周都会碰到几例“冷凝集”,这可能和孩子更容易感染病毒和支原体有关。患者在做抽血检查时,如果外界温度低,抽离身体的血液温度必然会下降,此时血液中的冷凝集素就会被激活,引起红细胞自身凝集甚至破坏。当红细胞自身凝集时会影响血常规检查中多种细胞的计数结果,尤其对于红细胞计数的影响最大,仪器会把聚集成团的红细胞当成一个细胞来计数,导致红细胞计数(RBC)结果假性降低,从而又会使相关计算得出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假性增高。出现这种情况时,检验人员可通过肉眼观察标本外观呈细沙颗粒状发现问题,也可在检测后通过仪器异常报警、血红蛋白浓度(RBC)与HGB的比例异常、MCHC异常增高等发现来分析判断是否为冷凝集现象。
那么,当发现冷凝集后如何纠正呢?最常用的做法是对标本进行孵育,也就是给标本洗个“热水澡”。检验人员将标本放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3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此方法是根据冷凝集素的特征来排除其干扰。由于该方法对标本成分未做干预、没有增加额外的操作,所以对血液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小,但缺点是对于冷凝集素浓度高的标本解聚效果不好,有时会出现未完全纠正或纠正失败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血浆置换法。检验人员用生理盐水或血常规稀释液通过三次离心置换掉含有冷凝集素的血浆,其理论上应该是最能彻底解决该干扰因素的方法。缺点是必须要有足够量的血液(≥2毫升)才能完成,而且操作步骤多,当操作不够规范时很容易在吸取血浆时丢失少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导致二者的检测不准确。
第三种方法是前稀释模式法,是应用水浴过的细胞分析稀释液与患者全血混合后检测血常规,该方法在提高标本温度的同时,大大稀释了冷凝集素的浓度,并且用血量很少,一般仅需20微升,非常适合做儿童末梢血的纠正。缺点是对检测仪器要求较高,仪器必须要有稀释检测模式,偶尔碰到冷凝集素浓度过高的标本时也会出现未完全纠正或纠正失败的情况。前面提到的骨髓瘤小患者的血液标本就属于强冷凝集,常规的孵育方法并不能纠正,最终采用了前稀释模式法。
冷凝集除了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外,还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存在较大干扰,强冷凝集的存在会使A/B/O型患者的血型鉴定正定型均为AB型,反定型均为O型,不过也可通过上述适当纠正方法进行纠正。当孩子遇到“冷凝集”情况时,首先应认识到这类情形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要相信检验人员,一定会出具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首都儿科研究所实验中心 肖飞)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